報告:中國經濟未來有通貨緊縮壓力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經濟成長報告二零零八」指出,短期內,中國物價轉向全面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導致經濟下滑過快的風險;考慮到出口下降等因素,未來經濟可能還有通貨緊縮壓力。

據「中國經濟網」報導,該報告是在二十五日由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中心完成,中國統計局多名專家參與撰稿。

撰稿人之一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警告說,目前中國從投資到工業產品、消費品等領域的價格都出現明顯漲幅,短期內物價面臨從結構性通脹到全面通脹轉變的可能;目前正處於此一轉折點上。

報告指出,近五年來中國年均經濟增速超過百分之十,驅動物價上漲的壓力較大。

去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為百分之四點八,今年第一季漲幅為百分之八。

報告指出,目前的物價既有成本推動因素,也有需求推動因素;有內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食品價格成為推高物價上升的主要因素;工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漲;投資需求加快也成為物價上升的誘發因素。

此外,國際市場物價尤其是初級產品物價上漲,對本輪物價也推波助瀾;信貸投放的超常規成長,企業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價。上述多項漲價因素,可能會產生新的後果。

根據報告,公共服務的一些領域,遲早要內化成企業成本,這些成本增加將是必然的;而且上游企業的成本上升,遲早要在下游表現;同時,勞動力等各種成本也要釋放。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說,如果今年物價漲幅約百分之五,問題不大,但如果超過百分之六,或達到百分之七的水準,問題會比較突出,像是電力等價格的調整需要做出犧牲。

撰稿人之一的中國統計局核算司處長施發啟認為,儘管全年物價漲幅可能達到約百分之六,但是從長期看不必太擔心物價問題。

他指出,今年物價上半年的上漲壓力較大,主要是上半年物價突然上升的因素使得物價漲幅在百分之五以上,下半年漲幅相對會低一些。

施發啟說,但是考慮到出口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等因素,可能會出現中國產品過剩情況,因此未來經濟可能還有通縮的壓力。

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每年消耗的煤炭、石油、鐵礦石、電力、水泥等佔世界總消耗量的比重,遠超出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比重,這種經濟相對粗放的原因是電力、石油、煤炭等要素、資源價格仍未理順。

但是從目前看,中國下一步調控需要把握好力度,短期調整的步伐不能太快。施發啟說,出口仍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相關新聞
港金管局: 美國次房貸危機將影響中港經濟
程曉農:08年是中國經濟全面崩潰的開始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七比一關口
外資掌控中國世界級金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