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香港長洲太平清醮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5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 己經有二百多年歷史的長洲太平清醮(又稱包山節/Cheung Chau Da Jiu Festival/Cheung Chau Bun Festival),是香港長洲居民在地方上舉辦的一個太平清醮活動,現於每年農曆四月舉行,為當地最大規模的一個傳統活動,吸引不少人士慕名參觀。

太平清醮的由來

位於香港西南方的長洲小島,大約二千年前經已有居民於島上居住。及至明朝,長洲已經演變為一個繁盛的漁港。由於長洲島上居大多是以漁業為生,曾有「小金山」之稱譽。

據說,在幾百年前,沿海一帶除了常受到海盜侵襲外,有一年長洲島上曾發生一場嚴重的大瘟疫,死去不少居民,所以居民就扮成神祇在長洲的大街上游行,驅趕瘟神。至疫症戢止後,居民定於每年農曆四月上旬或中旬擇日舉行「太平清醮」以謝神恩,以撫慰當年死者的亡魂。另一個說法,則指太平清醮是一年一度的齋醮活動。


長洲居民多以捕魚為生


太平清醮的儀式

長洲太平清醮,主祀北帝,原本太平清醮是北帝誕其中一項慶祝活動,但舉行日期並不一定是北帝誕當天,可以分別進行,節期在農曆四月,為期八天。

太平清醮又名清醮、打醮是地方上酬神謝恩的一種道教儀式,藉此酬謝神恩、祈求潔淨、赦罪和再生,其中以依賴漁業和農業為生的村民最為看重。活動中包括有「迎神」、「齋戒日」、「祭神」、及「會景巡遊」,及壓軸的「搶包山」,期內還有有酬神大戲,熱鬧而隆重,每年都吸引不少本地或外國遊客參觀。

在祭祀儀式,大會都會邀請一些得高望重的法師來港主持儀式,祈求風調雨順,本港社會繁榮。還有放生儀式,希望能夠種善因,得善果。

經過長期的演變,香港的打醮形式和規模已逐漸標準化,由籌備至完成往往需時一年。每次太平清醮不少村內均會搭建大型戲棚公演粵劇,醮場並有攤檔售賣各種驅邪的吉祥物,熱鬧非常,其中以長洲舉行的太平清醮最為著名,目前香港約有四十個鄉里維持打醮的風俗。

會景巡遊

從前的會景巡遊只是由長洲居民帶著神祉的神龕在島上的主要街道上走一圈,以示北帝與其他諸神巡視長洲並祝福蔭庇島上居民。

自從於三十年代左右,長洲居民由廣東佛山引入了飄色巡遊後,會景內容就變得豐富而多采,成為節慶的高潮。長洲各地區的社團、體育會、商號等都會派出表演隊伍,當中屬「飄色」最具有地方特色,有舞獅、舞麒麟、舞蹈、彩旗等表演,唯獨不能舞龍,因為水上人最忌龍的。

飄色巡遊,是中國一項民間表演,在這個表演項目中,由小孩被支架撐著,扮演中國歷史人物、經典小說中的人物,以及新聞時事、政治名人等,在街上巡遊演出。從飄色題材之選取,可看出當年港人熱衷的議題和關注的事情。

搶包山

長州太平清醮的另一高潮是搶包山,在北帝廟前三個用竹棚搭成、掛滿平安包的包山是節目的壓軸。
據說早於18世紀的清朝,長洲已有搶包山的活動。於太平清醮中,在會場道壇旁豎立三座由包子積成的包山,供居民搶奪,傳統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氣就越高。

當時的居民以建築搭棚用的竹條建起支架,在道士主持的儀式中,道士會替包山上的饅頭作法,這些被祝福的饅頭會在整個齋醮儀式結束後給長洲居民搶去,相傳吃過後便會得到神靈祝福。

但因1978年的搶包山活動中,一座包山因不勝負荷而塌下,導致24人被壓斷手腳受傷。香港政府便因此而禁止了這項活動,改以派包代替,以策安全。於2005年,停辦了26年的搶包山活動才在港府監督下重辦。

搶包山通常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村長在子夜零時、一聲號令後,逾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包子。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而搶得的包子則會與其他居民分享。

現代搶包山

現代的包山高14.42公尺,是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以竹枝搭襯,以保留傳統風貌,來確保包山的安全。

每個包山只掛上了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至於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總會的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及做足安全防範。經當局嚴格選拔後,只有十二名參賽者獲准參與搶包山。而包山上原本的有餡包子也由塑膠包取代,美其名日環保。

走形式 忽略傳統本意

從前七、八十年代時,全長洲居民均會嚴遵三天齋戒的規矩,不單所有餐廳不會在這三天供應葷菜,也嚴格要求每位遊客不可自備葷食到長洲。如今規定變得較寬鬆,太平清醮期間仍有葷食可買,而官方的的齋戒期亦已由整整三天,改為兩天半。

有學者和社會人士批評,港府將太平清醮包裝成廟會節慶旅遊項目,又將搶包山改成攀山比賽,為「不倫不類」、「商業化」、「文化承傳欠奉」。

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廖迪生教授指出,節慶傳統跟人類經濟活動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所以文化風俗傳統隱含社會結構意義,而政府首創的「搶膠包」,跟當地人、當地社會文化全無關係。指責港府官員處理搶包山的態度,是將傳統文化承傳變成旅遊收益項目,既無內涵,亦無生命力。

長洲建醮會認為政府接手主辦的搶包山不是傳統,所以不與為伍。鄉民認為,現代的搶包山只是一個爬山比賽,不能叫搶包山。真正「搶包山」是大家都有份,喜歡拿幾個包就拿幾個包。

也有評論指出,搶包山傳統意義是為島民帶來平安、健康;如果將搶包山變成體育競技,將會令搶包山的精神面貌盡失。

2008年5月12日,香港長州居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包山節活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長洲

人們拜神上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起訴江澤民第一人--千萬富翁朱柯明的故事(下)
四川什邡重災區化工廠倒塌恐洩致命毒氣
香港法輪功學員歡慶大法日 不忘講真相
為四川地震損失作一個初步評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