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劉逸明:地震災區的豆腐渣工程是一面鏡子

【大紀元6月18日訊】四川大地震的突然來臨讓數萬生命在頃刻間離我們而去,中華大地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哀痛之中。面對如此重大的自然災害,很多平日裡麻木和唯利是圖的中國人都開始良心發現,紛紛對災區民眾伸以援手,用實際行動和災區民眾站在了一起。就連先前只為逝世的國家元首而降的中國國旗也首度在5月19日那天為在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而降,十幾億民眾同時為死難者默哀。

大地震後,中國人和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一下子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中國官方媒體也破天荒地大篇幅引述外媒的報導來證明中國政府在地震後的優良表現。然而,災後政府全力以赴的救援並不能撫平無數失去兒女的民眾內心的悲憤。四川重災區各學校死難學生家長在看到那些不堪一擊的豆腐渣工程之後,難以抑制對設計建造者的憤怒,於是,他們不約而同地向當地政府部門請願,要求徹查豆腐渣工程,並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非常遺憾的是,一向以歌功頌德為主要目標的中國媒體在面對死難學生家長的請願活動時集體失語,即使海外媒體上已經有接二連三的這方面的報導,但充斥中國媒體的依然是災民們的感恩戴德。記得前段時間曾有不少的海外媒體盛讚中國媒體在地震發生後的表現,其實,稍微瞭解中國現實的人都想得到,災民們的怨懟要遠遠大於對官方的感激,不僅僅是因為豆腐渣工程,還有震前的缺少預報以及震後救災物資的發放等等。當然,對政府的感恩戴德往往是專制社會的獨有產物,在民主社會,只存在民眾對官方工作的肯定,而不會有什麼感恩情懷,因為維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從來都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依然記得當年台灣9.21大地震後中國媒體大量報導那次地震震出豆腐渣工程的消息,可以想見,民主台灣的建築物總體質量肯定要高於中國大陸建築物很多,不是因為台灣建築物的造價高,而是因為中國大陸在建築房屋時各個環節難以避免的腐敗現象。此次大地震雖然破壞力極大,但仍然有一些建築巋然不動,據稱,由私人捐款修建的劉漢希望小學在地震時竟然連一塊玻璃都不曾破碎,全校師生也無一傷亡。難道是地震波未到達劉漢希望小學?顯然不是,而是過硬的質量抵抗住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而其它造價不低質量卻令人扼腕嘆息的學校教學樓便在大地震來臨時顯得不堪一擊,轟然倒塌。

中國媒體向來都會將一些大的自然災害打造成一席席歌功頌德的盛宴,此次四川大地震也概莫能外。在中國的電視、報刊等媒體上,你壓根兒就看不到對豆腐渣工程加大死亡人數的報導,只能在網絡上看到網民對官方的詰問。面對網民的壓力,四川官方在其後公佈有關學校教學樓倒塌的幾點原因中竟然絕口不提建築質量問題,官方對建築質量問題的迴避顯示出在建設這些教學樓過程中,各級官員都有著不可告人的腐敗行為和難辭其咎。

不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如果要想取得長足的進步,就必須懂得反省,而不是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塗脂抹粉。中國在中共建政後的半個多世紀裡,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歷史荒誕劇。不管是在人吃人的大饑荒年代還是在十年浩劫的文革時期,中國的媒體也同樣能將中國的統治者粉飾成偉光正和高大全的形象。如今,不光這種表現在一如既往地延續,而且還行成了統治者與民眾違心互讚的格局,當我聽到胡錦濤在災區拿著喇叭高喊「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時,我的內心沒有感動,而是認為中國人非常可憐,因為當我們在極力響應統治者號召時,我們才被舉得比天還高,一旦我們的合理訴求威脅到統治者的政治或經濟利益時,我們就毫無疑問地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刁民。

不民主的社會,一般時候,你很難指望統治者會自覺地急民眾之所急,不少好政策的出台往往都帶有濃厚的維護專制統治色彩。四川大地震中,傷亡最為慘重的群體便是學生,一個個年輕生命的瞬間消逝創造出了難以計數的破碎家庭,在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下,每一個學生往往意味著一個家庭的希望。天災易忍,人禍難容,雖然沒有任何辦法挽救這些死難學生的生命,但他們的家長並沒有選擇沉默,而是毅然決然地向當局問責,這種舉動不僅僅是為他們自己討回公道,更重要的是要遏制學校建設中的腐敗行為,讓此次的悲劇不再重演。學生家長們的行為理應得到全社會的肯定與支持。

出人意料的是,曾以幾本散文集而暴得大名的作家余秋雨在海外媒體上看到學生家長請願的報導後,在自己的博客中大言不慚地發表了《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一文,矛頭直指請願學生家長。在此,我無意阻攔余秋雨發表觀點的權利,但其文中的觀點卻讓人不敢苟同。余秋雨對學生家長們說話的口氣不像是一個平等的公民,反倒更像一個位高權重的長者,他鄭重呼籲學生家長們以主人的身份使災區現在的動人氣氛保持下去,不要被不壞好意的人所利用。大地震後的災區已經是哀鴻遍野,何來「動人氣氛」?余秋雨真會粉飾太平。

余秋雨曾經在文革期間大寫批判文章,文革結束後一直拒絕懺悔,因此,其人格廣遭其他文人詬病,作家余杰更是在《余秋雨,你為何不懺悔》一文中指斥余秋雨為「文革餘孽」。余秋雨曾經幾度放出「封筆」的消息,但一到關鍵時刻,他又蠢蠢欲動,而且往往是「一鳴驚人」。余秋雨的《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一文一經發表就成為網絡社會關注的焦點,不論是精英知識分子還是普通的網民,幾乎全都對余秋雨的發言持反對態度,余秋雨一時間成為了眾矢之的,這也許是他始料未及的。余秋雨的這次舉動讓其作為御用文人的身份表露無遺,更讓其低劣的人品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我無法揣測余秋雨此舉的真實目的,更不會指望他對此事懺悔,只希望中國的其他文人不要倣傚余秋雨。文人不應該為了博得官方的施捨而昧著良心說話,如果這樣就注定會有一天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中國媒體和御用文人在中共當局的眼中肩負著同樣的使命,媒體要想在大的事件上發表有別於官方的獨立見解確實很難,但文人卻相對要容易很多。余秋雨是中國御用文人是一個縮影,中國人也許只有像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兒女的學生家長那樣堅強抗爭,中國媒體的性質和中國文人的面貌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2008年6月12日

轉自《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