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

【時人翦影】龍應台

【大紀元6月25日訊】台灣知識份子良心的代表人物

在台灣成長的四、五年級生,聽到龍應台的名字,大多會不由自主回憶起那思想狂飆的年代,再談到龍應台的成名作—野火集,身上的血液似乎也跟著燃燒起來。

龍應台祖籍中國湖南衡山,小時於高雄縣茄萣鄉成長。曾就讀臺南女中,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1983年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1991 年至1999年間,她旅居德國,並任教於海德堡大學。與德國籍夫婿育有2子,其大兒子現正於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2003年秋,出任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2004年八月出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2005年9月,返回臺灣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並創立清華思想沙龍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總統大選後傳出接掌文建會主委新職

龍應台與馬英九稱得上是肝膽相照的好朋友。馬英九當選第十二屆總統後,外界傳言龍應台是最佳的文建會主委人選。不過,熟悉她的人都覺得龍應台意外被傳入閣,倒是很出意料。。

1984 年11月20日龍應台的第一篇投書《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刊登,引起讀者的注意與回應。1985年3月,「野火」成為固定專欄,社會文化評論《生了梅毒的母親》、《幼稚園大學》、《不會鬧事的一代》被廣為影印散發、張貼。1985年12月,《野火集》集結出版,21天內重刷24版,創下出版界的紀錄。從此,龍應台成為華文世界知名文化人與公共知識份子;「野火」成為台灣1980年代其中一個代名詞。

‧曾被批評為政治立場保守

1999年出版了《百年思索》之後,即應台北市長馬英九的邀請,擔任台北市第一任文化局長。擔任文化局長期間,適逢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龍應台在政治上的舉措與發言,常遭政治立場對立的人批評為「政治立場保守」、「緬懷威權時代 」。

龍應台的文字優美,在書寫的格局、文辭的運用與對華文世界思維方式上,影響深遠。龍文對當代華文世界書寫文字的影響,最主要可以歸在「美」的部分。杜維運教授曾說:「史學家於歷史柔美的畫面,多着筆墨,以後人類歷史的的受益,非筆墨所能盡述。」好文章的文辭運用本就要有「美」的觀念,不能是一筆筆的流水帳,或是言不及義,或是自詡為大師者之唯以詈言為能事。

‧讓白話文注入對文辭運用「美」的觀念

龍文讓白話文注入對文辭運用「美」的觀念。近年來,龍文呈顯出極注重於行文的流暢與柔美之特質;《孩子你慢慢來》在優雅與纖柔的文字間,傳達她的思想與作為母親溫柔婉約的美麗畫面。

龍應台簡歷

1952年2月13日生於台南縣大寮鄉

學歷:

台南女中

成功大學外文系

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

海德堡大學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轉自《1111人力銀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