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民主運動60年 台大舉行座談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安東台北四日電)國立台灣大學今天舉行台灣民主運動六十年座談會,同時進行與慈林教育基金會合作的台灣社運史料數位化成果發表會。台大副校長陳泰然表示,台大圖書館已建立十五萬筆資料、四百多種雜誌和二萬三千多份剪報,為戒嚴時期被查禁的出版品,留下見證。

陳泰然說,早年只要「深耕」、「前進」等黨外雜誌出刊,通常都很難出現在市面上,他必須尋找很久才能一睹為快,現在台大圖書館以數位典藏方式完成了自1950年以來的黨外雜誌四百二十二種,近七千冊約十二萬五千篇文章,對台灣民主的研究將有莫大幫助。

慈林教育基金會是由民主進步黨前主席林義雄於1991年所創立,位在宜蘭縣五結鄉,基金會內設有「台灣民主運動館」,收藏及展示台灣百年來民主運動發展相關的珍貴文物史料,記錄台灣民主發展的歷史。

台大圖書館與慈林教育基金會於2006年七月簽訂合作數位化計畫,將基金會內「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收藏的剪報與雜誌完成數位影像化處理,並建置成台灣社運史資料庫,今天公布成果,同時開放各界研究使用。

參加台灣民主運動六十年座談會的人士有「八十年代」總編輯司馬文武、「前進」總編輯林正杰、「深耕」總編輯林世煜、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暨「新潮流」創始成員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暨「夏潮」負責人鄭泰安等。

主持座談會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指出,民主、自由、人權是不可剝奪的人類核心價值,主辦這次座談會,不是懷舊,主要目的在見證回顧台灣民主歷史,同時進行檢討與反省,做為台灣民主發展的前瞻。

「八十年代」總編輯司馬文武說,台灣民主發展史料,國外保存的反而比國內還多,不過,一些反黨外、反民主的雜誌,也應蒐集記錄,因為它們刺激了台灣民主發展,而且這類雜誌都與政府有關,蒐集起來更容易,可以讓大家回顧來時路,並知道未來如何往前走。

「前進」總編輯林正杰則表示,在民主過程中雜誌重要,選舉也很重要,台灣民主歷經街頭鬥爭、議會鬥爭和法庭鬥爭才有今天的成就,他在擔任立法委員期間,曾參與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害者的賠償審查,經手五千七百多案、二萬多人,其中四千多人遭槍決,可見台灣民主得來不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