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竹產地全毀損 成都基地力保貓熊不外遷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六日電)中國四川大地震後,成都周邊四個產竹基地嚴重損毀,貓熊的必備食品箭竹全靠從外地高價購買。面對國寶「搬家」的可能,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員雖然必須節衣縮食以保障貓熊的生活水準,仍表示:「我們雖然搖得兇、垮得慘,但熊貓定能養得起!」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蒲安寧表示,「現在臥龍都沒有竹子了。」說起貓熊的一日三餐,蒲安寧甚為憂心。

報導指出,大貓熊最重要的棲息和繁殖地之一—青川縣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在地震中遭到大面積破壞,三千多畝箭竹林被毀,區內巡護、監測大貓熊的道路七成被毀。僅只這一區,經濟損失就高達人民幣一億六千兩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七億元)。

蒲安寧說,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震後,曾緊急運送大批竹筍、蘋果等大貓熊食物赴臥龍應急,但成都基地的竹子供給自始至終都非常緊缺。

據報導,依成年大貓熊每天食用三十到四十公斤箭竹計算,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六十八隻大貓熊每天需要近三千公斤箭竹。

蒲安寧說,「雖然還可以高價買外地的竹子,但畢竟財力有限,支持不了多久。」

他表示,成都雖然不在震央,但「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損失很大。貓熊別墅、籠舍、監控系統、電網等全部遭到破壞,損失達三百多萬元;而繁育科研中心的多套進口設備在地震中被毀,需要六百多萬元才能恢復。

另外,「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原本是著名旅遊景點,但因為地震,現在變得冷清異常。

蒲安寧說,「原來遊客每天平均五千人,但現在還不到一百人。」

他指出,旅遊收入原可滿足基地飼養貓熊、進行科研活動的花費,但現在經費來源已捉襟見肘,加上年初南方雪災、西藏暴亂和取消五一黃金週的影響,「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旅遊收入只有去年同期一半,損失達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元。

報導說,儘管日子難過,「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員都堅守一項原則:「再苦不能苦國寶。」

因此,這些貓熊雖然身在災區,但生活品質沒有下降,依然有吃有喝、有玩有樂;貓熊的冷氣不能省,工作人員卻連電扇也不願意開。

外傳中國有意建立四川省以外的大貓熊繁育基地,將江西、湖北、浙江納入「大貓熊第二故鄉」。對此,一名貓熊專家說,「大熊貓通過幾億年進化,最後留在四川生活,是有道理的。這裡才是牠們的家。」

相關新聞
日人對於胡錦濤答應租日貓熊憂喜參半
東京高價租借貓熊  日本民眾表達反對
贈台大貓熊團團與圓圓安然無恙
探視貓熊遇地震受困  19名英遊客被平安尋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