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

文化課教材(高級):晏嬰延越石父為上客

歷史故事

【原文】

越石父(1)賢,在縲紲(2)中。晏子出,遭之塗(3),解左驂(4)贖之,載歸。弗謝,入閨(5)。

久之,越石父請絕(6)。晏子戄然(7),攝衣冠謝曰(8):「嬰雖不仁,免子於厄(9),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10)。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11)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12)。(出自《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

【註釋】

(1)越石父:晉國中牟人,賣身作奴隸。

(2)縲紲:(音雷謝)拘繫犯人的繩索,引申為囚禁。縲:黑索也。紲:系也。

(3)塗: 通「途」。

(4)驂(音參):古代一車套四匹馬,中間的兩匹稱服,外面的兩匹稱驂, 驂在左邊所以稱左驂。

(5)弗謝,入閨:弗謝:晏子下車時,沒有向越石父作禮請的表示。入閨,進入室內。閨,宮中的小門。

(6)越石父請絕:越石父要求離去。

(7)戄(音覺)然:驚異的樣子。

(8)攝衣冠謝曰:整理好衣冠歉疚地說。

(9)免子於厄(音餓):把你從危困中救出來。

(10)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詘(音屈)通「屈」,受委屈;信通「伸」,受尊敬。

(11)感寤 寤通「悟」,感發醒悟,瞭解的意思。

(12)延入為上客 延:請。上客:高等賓客。

【語譯參考】

越石父有賢德,因罪拘繫為人服勞役。晏嬰出門,在路上遇到他,解下乘車左外側的馬贖買了他,用車子載回,回到家之後,沒有跟他打招呼,就自己進門去了。

過了一些時間,晏嬰尚未出來,越石父請求離去。晏嬰很驚訝,整理好衣冠道歉說:「我晏嬰雖然不算善良寬厚,但把你從危困中救出來,為什麼你這麼快就要求離去呢?」越石父說:「話不是這樣說,我聽說君子可以受委屈於不知己的人,但在知己面前應受到尊重,意志得以伸展。當我被拘繫為人奴僕時,那是因為他們不知我,你既然因為瞭解而贖買了我,應該是我的知己,知己而不能以禮相待,就還不如做人家的奴僕好。」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入奉為上賓看待。

【研析】

「士為知己者死」,自古以來文人重視朋友的交往,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管仲得到鮑叔牙的識拔而為齊國宰相;伯牙與鍾子期一曲高山流水而相知,甚至子期死後,伯牙感於世上無知音,而不再彈琴。諸如此類的歷史典故不勝枚舉。說明了朋友相處之道,貴在重義、真心交往。因而當越石父沒有得到晏嬰尊重時寧可離去,也不肯接受無禮的招待。而晏嬰雖貴為齊國宰相,卻能禮賢下士,及時道歉終於化解一場風波,留為千古佳話。故太史公讚美他是一個賢相,特以細膩的筆調,寫了此篇軼事。

【延伸思考】

1、「知音難求」,你覺得如何做,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2、朋友可貴之處在哪裡?你與朋友是如何相處的?

3、能得到別人的賞識,是件不容易之事,請你與大家分享曾被賞識的經驗或別人何以能被賞識的原因。

參考資料:

1.http://www.yasue.cc/si_gei61.html

2.史記列傳(一)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記七十篇列傳評注(上冊)李勉評注 國立編譯館85年1月初版

4.史記全本新注(三) 張大可註釋 三秦出版社

5.白話史記(二)劉本棟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