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日民間捐古宅淡水重建 台日友誼向前行

【大紀元7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一日電)原座落於日本福井縣大飯町的木造日式古宅,被台北縣府文化局認定為「紀念性建築物」之後,古厝在台灣淡水鎮重建的計畫終於解套,今天雙方簽約後,古厝將在淡水滬尾砲台旁的公有地重建,也將闢建為和平印象公園,象徵台日兩國民間友誼,向前邁進一步。

由於這一幢九十多年歷史的日式古建築,是出自日本著名文學家水上勉的父親水上覺治於1915年親手建造,該建物在台灣重建之後,鎮公所及捐贈的日本「御藏社區」日台交流中心執行長田中保三,同時考慮存放水上勉兩百多冊的著作藏書。

此外,也希望規劃在日本神戶出生的知名台灣作家陳舜臣的作品展示區。陳舜臣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大師人物,並與司馬遼太郎並列日本歷史小說的雙璧。他的祖籍台灣,在日本成長,融合多重歷史文化,精通五國語言的他,以推理小說成名,之後小說《甲午戰爭》等作品備受好評。

陳舜臣在1999年將戶籍遷回淡水鎮,中國因甲午戰爭割讓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對台灣的影響深遠。這次,日本古建築捐贈給台灣,並且突破法令在淡水鎮落腳重建,淡水鎮長蔡葉偉認為,若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就不會有戰爭,也邁向世界和平的願景。

田中保三表示,日本「御藏社區」因為在1995年神戶大地震時,移築了一幢1870年的日式古民宅,改造為社區活動中心。

在2000年台灣九二一地震時,「御藏社區」以災區志工身份來台灣關心災民,走訪南投福龜村、東光村、埔里鎮等地。以同樣是地震受難者的同理心,關心台灣的災民。

水上勉的父親水上覺治所建造的古宅,在2004年也要拆解,捐給御藏社區。日本方面,希望把這個象徵「家園重建」意義的古宅送給台灣,鼓勵災民自己站起來。重建古宅召集人邱明民博士表示,「古宅的檜木來自台灣,日本人在殖民地時代從台灣拿了太多東西,雖然還不起一整座山,但民間至少還能還給一間古厝。」

與邱明民熟識的淡水鎮長蔡葉偉協助古厝在淡水落腳。蔡葉偉認為,日據時代的日式住宅都是殖民地產物,能在和平自主時期,在台灣的淡水再重築一座日式古厝,意義非凡。

蔡葉偉今天簽約時表示,兩國人民同受地震災難,在復建中的經歷相互撫慰,大愛已將跨越國界,象徵兩國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