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秦穆公慧眼識珠 公孫支誠心讓賢

百里奚愛牛如己,每天按時給牠們飲水,餵食;從來都不用暴力驅趕牠們;凡是遇到艱難險阻的地方,總是在牠們的前後,細心照料。所以牛隻非常肥壯。示意圖:明 周臣《甯戚飯牛圖》局部。(公有領域)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早期的國君,有一次,他派人到衛國去買鹽。此前,衛國鹽商以五張黑色公羊皮的代價,買下百里奚。鹽商很信任他,便命他將鹽運往秦國。

百里奚趕著一群牛,載著大批的食鹽,運送到秦國。抵達秦國以後,秦穆公親自來驗收。他在察看鹽車時,發現這些駕車的牛,一個個長得都很肥壯。他就問趕車人百里奚:「裝載沉重,道路遙遠,又很艱險難走。但這些牛,為什麼如此肥壯呢?」百里奚回答說:「我是個趕牛人,我得忠於職守,愛牛如己。每天按時給牠們飲水,餵食;從來都不用暴力驅趕牠們;凡是遇到艱難險阻的地方,我總是在牠們的前後,細心照料。所以牠們就如此肥壯。」

聽了百里奚的這番答話,秦穆公很受感動,覺得他是一位忠於職守、道德高尚的人。立刻吩咐一個官吏,安排百里奚的食宿,並讓他洗澡,換上新衣,約他坐談。前後約談了數次,一次比一次談得深入,秦穆公從中受到許多啟發。

幾天以後,秦穆公與上卿公孫支商議朝政。談吐間,公孫支感到秦穆公大異往昔,顯得高興激動,問道:「君王您現在耳目聰慧,思維縝密,觀察細微,仁德大雅。莫非是得到哪位聖賢的幫助了?」秦穆公講:「是的,我跟百里奚談過幾次話,深受教益。他距離聖賢差不太遠了。」

公孫支於是回到家裡,取來大雁,作為賀禮(古時以大雁為重禮),向秦穆公表示祝賀。他說:「君王得到了治國安邦的賢臣,請讓我為國家的福祉敬賀!」秦穆公高興地接受了賀禮。

第二天,公孫支又上朝,請求辭去上卿的職位──讓給百里奚,他講:「秦國處地偏僻,百姓教化不足,見識不廣,國家因此難以富強。我自知不如百里奚,請求把我的職位讓給他。」 秦穆公不同意。

公孫支又講:「我不如百里奚而居高位,是君王您在用人方面的失誤。我不賢,又加上使君王用人不當,這更使我錯上加錯。如果讓百里奚任正卿,我任次卿以佐之,是君王英明的表現。否則,既敗壞了君王的美德,也違背了我做人的準則。那麼,我只好逃走了。」秦穆公這才接受了公孫支的請求。他先派人去衛國找到那位鹽商,給他相當於五張黑色公羊皮的錢,替百里奚贖了身。然後再任命百里奚為正卿,公孫支為次卿。

秦穆公的慧眼識珠,敬賢任賢;公孫支的誠心讓賢,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在當時就傳為佳話!

(事據《說苑》)

──轉自正見網 #

(點閱【經典歷史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