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遊記

一座石頭橋架起了通往輝煌的階梯

——慕尼黑歡慶850週年紀念

【大紀元8月14日訊】當慕尼黑第一座老橋路德維希大橋(Luwigsbrucke)上響起了850個孩子們的擊「鼓」聲時,慕尼黑歡慶850週年的城市紀念活動也達到了一個高潮。這僅僅是慕尼黑為慶祝城市建立850週年舉辦的380個節目中的一個,活動從今年的五月一直延續到九月。

德國慕尼黑是世界名城,在世界上各類報刊雜誌的《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評比的前十名中,慕尼黑是最常見的城市之一,而且時常出現在榜首。慕尼黑是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人口130萬,為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大學是全德最大的大學,學生人數接近10萬,許多出版商將他們的總部設在慕尼黑,使之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紐約出版圖書最多的城市。為數可觀的博物館、藝術收藏館、各種音樂和戲劇活動使得慕尼黑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素有「德國非公開首都」的稱號。每年九月底,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節十月節,俗稱啤酒節都要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6~700萬的遊客,這裡還是1972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

關於慕尼黑的起源,也有段有趣的傳說。沒有伊薩河,就沒有慕尼黑,而路德維希大橋則架通了慕尼黑的命脈。公元八世紀,在慕尼黑出現了第一個叫Munichen的本篤會修道院,因此慕尼黑Munchen 的名稱就由「僧侶之地Mönchen」演化而來,市徽上就是一個手拿聖經的小僧侶,被稱之為「慕尼黑之子Munchner Kindl」。

到了1158年,薩克森和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希望在伊薩河上建起一座石頭橋,當時伊薩河上只有弗賴興(Freising,現在慕尼黑機場旁)有一座木頭橋,控制在奧托主教手中,過往的鹽商必須留下買路錢——繳納鹽稅。獅子亨利覬覦鹽稅,就來跟奧托主教商量,但被拒絕了。一怒之下奧托來到慕尼黑的老彼得教堂跟主教商量,主教喜出望外,於是獅子亨利公爵就出資在慕尼黑興建了一座石頭橋,與此同時,獅子亨利一把火就將弗賴興的木頭橋燒燬了,使得弗賴興的繁榮就停頓在1158年,從此一蹶不振。就這樣,原來販鹽的商路被迫改道,獅子亨利控制了過橋權,慕尼黑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集市。

當然奧托主教不會輕易善罷甘休,在奧格斯堡舉行的神聖羅馬帝國會議上,奧托主教和獅子亨利在皇帝腓特烈一世面前發生了爭執,最後腓特烈一世裁決承認亨利的佔領,但每年必須給奧托主教賠償金,這樣就給與了慕尼黑集市和鑄幣的權利。

到了1180年,腓特烈一世將整個巴伐利亞賞賜給了巴拉丁領地的奧托‧馮‧維特爾斯巴赫公爵,一直到1918年,巴伐利亞的命運都掌握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他們一共出了兩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整個家族維繫了750年,是歐洲維繫最長的王室家族。

在選帝侯馬克斯‧埃馬努埃爾在位時(1679-1726),慕尼黑成為歐洲名城。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即位後(1825-1848),在慕尼黑建立了各式各樣的紀念建築物,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大都市,路德維希一世一生熱衷於藝術,所收藏的藝術品構成了慕尼黑兩座最知名博物館的主要收藏品。他對慕尼黑大規模從新規劃,奠定了今日慕尼黑的格局和古典主義的風格,當時歐洲新興城市的設計師都要到慕尼黑來觀摩。

慕尼黑是希特勒納粹的發源地和大本營之一,同時還擁有臭名昭著的達豪集中營,是歐洲集中營的培訓中心,專門教人如何使被關押者儘快死亡。二戰期間,盟軍曾經轟炸了慕尼黑71次。使慕尼黑幾為平地。戰後保持傳統的巴伐利亞人又按照原來的圖紙重新修復了慕尼黑,同時開放達豪集中營博物館,希望人們能永遠記住二戰的教訓。在市政廳樓下的過道裡,就刻有這樣一句話:1945年4月30日美軍解放了納粹統治下的慕尼黑。

今年是德國慕尼黑850年紀念,從五月到九月慕尼黑共有380個不同的慶典,以紀念城市的建立。這些活動中包括了像在慕尼黑頂尖歌劇院的慶典活動,發行慕尼黑850週年紀念錢幣,各類民間文藝團體的表演等。慶典活動在七月中旬達到了小高潮,連續兩天,人們在內城搭起了不同的攤位,出售啤酒和各類小吃,城裡穿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的人又多了起來,雖然還趕不上啤酒節,但也算不少。另一個高潮在八月初連續三天,在慕尼黑第一座老橋路德維希大橋和另外兩座和它毗鄰的橋上點上通明的燈火,850個孩子敲響他們的「鼓」。

原本我兒子可以去參加孩子們的擊「鼓」活動,因為慕尼黑市立音樂學校的學生有優先報名權,但兒子不願意參加,原因很簡單,他認為敲「鼓」太沒勁兒,因為要敲的不是真正的鼓,而是小水桶或小飯盆之類的,「鼓槌」是煮飯的木頭杓。不論我怎麼勸說都不能讓他動心,由於兒子的不起勁兒讓我也沒心思看那850個小孩敲「鼓」了,但卻有次意外地看到了慕尼黑的警察合唱團在市中心瑪琳廣場引吭高歌。

一座橋給慕尼黑帶來了如此的輝煌,當年獅子亨利公爵一定沒有料到,不過也許他真有先見之明,誰知道呢?不然他幹嗎拼了老命也要跟弗賴興的奧托主教爭個高低呢。



前邊的旗子是紀念建城850周年,后邊的教堂是老彼得教堂,也是獅子亨利最開始与 之相商建橋的教堂(攝影﹕黃芩)



市政廳下的過道里,有這樣一幅畫面,世界上慕尼黑和七個友好城市,中間的是慕尼 黑市徽——慕尼黑之子,下面一行字是:1945年4月30日美軍解放了納粹統治下的慕 尼黑(攝影﹕黃芩)



紐芬堡素有德國的凡爾賽宮之稱,著名的童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就出生在這里。(攝 影﹕黃芩)



由于獅子亨利給慕尼黑帶來了繁榮,人們視獅子為慕尼黑的吉祥物,走過王宮獅子前, 都會摸一下獅子的鼻子,認為那樣可以帶來好運,王宮前四只銅獅子的鼻子因此秔亮 (攝影﹕黃芩)



井蓋上的慕尼黑之子(攝影﹕黃芩)



瑪琳廣場上最初的魚市(攝影﹕黃芩)



王宮花園走廊前的一組壁畫,記載了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大事記(攝影﹕黃芩)



慕尼黑警察合唱團在瑪琳廣場表演(攝影﹕黃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