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額創業—鐵馬正流行 代理零件抓商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日訊】攝 )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兩年多前,剛買自行車在永和河濱公園騎時,那時候騎單車的人零零落落,但現在再去,簡直可以「車滿為患」來形容!」一年多前成立「司百客」,專門代理自行車零、配件的李中騫說,自行車對台灣人來說,已經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還具備休閒功能,現在更有人拿它展現自己時尚的品味,這是自行車在台灣人心中,兩年多來最大的改變。

兩年多前還在監視器大廠冠捷當業務經理的李中鶱,向開單車店的同學買了一輛一萬多元的自行車,某個假日兩人邊騎車邊聊天,那時候油價一桶大概已經來到80美元,一路飆高,他們覺得騎自行車不但可以節省能源,還可兼做運動,應該有一定的商機。

李中騫說,其實最重要的是,發現現在台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及運動,騎自行車的人也不斷增加,而且各地方政府都規劃出自行車道,此外,諸如捷安特老闆劉金標,也挺身爭取設立「腳踏車日」,在民間及政府都支持的情況下,台灣自行車業自然大有可為。

除了通路商的同學之外,運氣不錯的李中鶱,也有多位在自行車產業的同學,因此,本來是自行車門外漢的李中鶱,分別接收到來自上游跟下游端的資訊,同學們也給他建議,可以從設立中游的代理商著手,經過半年的收集資料及規劃、找產品,「司百客」終於在一年半前正式成立。

剛成立的「司百客」,除了李中鶱自己之外,還有兩個股東加入,跟李中鶱一樣都是電子業出身,李中鶱說,大家都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理念一致,雖然要摒棄一份優渥的薪水,但大家還是甘之如飴。

一開始最困難的,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產品,還好透過在業界同學的介紹,知道哪個工廠設計出新產品,就登門拜訪,另外也跑遍展覽會場,跟廠商爭取代理權,就這樣一家一家的累積,現在合作廠商已有八家左右。

不過最累的還是拓展經銷點,李中騫說,當初也是一家一家腳踏車店去拜訪,不過起初沒有知名度,到處吃閉門羹,至少跑過80家店以上,不過司百客的產品有獨特性,加上不斷參展及報導,打開知名度後,透過電子DM,不斷更新產品內容,現在客戶慢慢認同,如今固定合作的下游店家及經銷據點,已經超過30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