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擴大房貸補貼 解決高房價難題有待提振經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七日電)為振興經濟並刺激景氣走緩的房地產業,行政院最快本週將擴大政府優惠房貸補貼,已有自備款並準備購屋者為最大受惠族群,不過房仲業者表示,最大問題是房價太高,擴大房貸補貼仍無法解決籌不出自備款的首要關卡,且政府現在鼓勵民眾買房,恐讓民眾買在高點。

房仲業者建議,目前對付房市最好的政策,就是回歸市場自由機制,由市場供需調節出合理房價,政府更應先穩定股市及經濟兩大層面,否則救房市效果似乎不大。

行政院最快本週四 (11日)將提高政府優惠房貸利率補貼,可望降低每人一生一次的中央銀行專案房貸優惠貸款利率,或同步提高每人優惠貸款額度。

相關官員指出,擴大優惠房貸補貼,對本來就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可望適時扶一把,透過擴大補貼,可減輕購屋民眾的房貸負擔,「推一把的力量是有的」。

不過官員也坦承,降低政府優惠房貸利率,恐無法直接刺激房市交易量,「不會因為調降一點利率的好處就去買房子」。

台灣房市自上一波景氣低點SARS(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過後逐漸反彈,經近四年的好景氣,去年底開始逐漸由景氣高點趨緩,有學者提出台灣房市開始下修盤整看法,隨景氣趨緩,也將逐漸反應至房價下修。

根據今年八月底公布的第二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31%購屋搜尋者認為購屋將會對日後一般生活支出造成很大或非常大壓力,以台北市為例,平均要不吃不喝8.9年才能買得起房子,每月房貸支出高占每月所得的41.9%。

美商易而安不動產市場行銷顧問張欣民表示,目前房市最大的問題在於房價過高,實質薪資趕不上近年房價走揚速度,政府要刺激房市交易有兩大關卡,第一關是自備款,其次才是房貸利率,認為目前高房價下,民眾自備款籌不出來,減輕房貸負擔似乎也解決不了問題。

他表示,以中古屋為例,北市今年以來的每戶成交價為新台幣1300萬元至1400萬元,自備款三成就要390萬元,對一般年輕人而言是一大筆負擔,若要刺激房市交易、讓年輕人能買得起房子,必須先過的了自備款這關,再去調整優惠房貸利率。

再以內政部營建署的購置住宅貸款為例,經政府補貼後,目前利率僅2.767%,雖然需符合無自有住宅、北市家庭年收入低於148萬元等條件,但房貸利率低仍無法掛保證,該貸款方案今年度共有3萬個申貸名額,至今僅有4000人申請。

此外,張欣民表示,就算有足夠自備款,經過去幾年好景氣,尤其北市房價已高,政府現在的優惠房貸等鼓勵措施,要小心等於鼓勵民眾買在高點的錯覺。

隨全球景氣走緩及美國次級房貸衝擊,台灣房市也跟著緊縮,建商、房仲業者大喊看屋人潮大減,市場甚至傳出開始有銀行抽銀根,恐致建商面臨倒閉危機,業者因此期待政府能推出利多政策,刺激台灣房市。

張欣民指出,面對全球景氣劣勢及台灣經歷景氣高峰的房市,政府對房市最好的政策,反而更應尊重市場機制,房價若太高民眾買不起,經過市場機制檢驗後,建商及屋主自然會降價,若因此造成建商倒閉,也是產業發展的自然淘汰。

他表示,政府若欲以提高房貸補貼刺激房貸,讓房地產業發揮經濟火車頭作用,既然要做優惠幅度就要夠大,否則難以形成足夠誘因。

目前央行優惠房貸利率為3.6%,房仲業者計算,若調降到與民間房貸有競爭力的3%,以北市優惠房貸最高申貸額度250萬元計算,每月可省下1200元房貸,每年省1.44萬元,若調降幅度太小,每月只能省幾百元。

擴大政府優惠房貸範圍固為美意,不過看似單純的房貸政策卻將牽動產業結構,包括民眾買房後恐縮減其他消費,房貸為動輒20年的長期負擔,政府優惠期過後民眾若繳不起房貸,恐引發法拍屋風暴,進而引發銀行壞帳增加等連鎖效應,政府的利多政策上菜前應全盤思考,免得病急亂投醫引發反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