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鉛行動花多少 台幣200餘億恐不夠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6日專電)襲擊加薩,以色列政府初期規劃軍需預算為以幣24億謝克(約新台幣206億元),但首週開銷即達7億謝克,當地媒體分析,若戰事短期難善了,24億的經費恐怕還不夠燒。

據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報導,2006年第二次以黎戰爭後,以色列政府決議,軍方每年需儲備8億謝克(約新台幣68億8000萬元)以防範戰事等突發狀況。

鑄鉛行動開展後,報導說,軍方終於有正當理由可使用這筆由2007年起累計的經費,再加上2009年的8億謝克,總計以色列軍方備妥的銀彈,正好為24億謝克。

但這筆新台幣200餘億元的經費,恐怕還不夠。報導說,據財政部的消息來源透露,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第一週,軍方以耗費國庫7億謝克(約新台幣60億元),將近24億謝克的三分之一。

細究這7億謝克怎麼花的?報導說,軍方動員後備軍人約1萬人,平均每名士兵每天需支用450元謝克,總計一天就要花掉450萬謝克,10天下來共花費4500萬謝克,這還不包括士兵們每天食用三餐的經費。

且隨著戰事逐漸升高,以色列對加薩的襲擊,由空軍的轟炸,再增加地面部隊的出擊,以及海軍的聯合作戰,開銷更是有增無減。

報導說,但財政部與軍方每回被問及,戰事還要持續多久的問題,總是一再迴避不願多談,到底還要再燒多少錢,誰也無法準確預估。

除了軍需支出,有關如何賠償民眾因受戰事波及而間接、直接的損失,恐怕也讓以色列政府傷腦筋。報導說,所謂直接損失即指火箭擊中民宅、私家車等財產賠償。

至於間接損失包括工廠因戰事停工,或學校因戰事停課,學生不上課,上班族只好告假在家陪小孩等。報導說,以色列財政部打算以限縮賠償的規模與範圍,降低國庫對間接損失的支出。

報導說,這些看不見的間接損失對政府財政衝擊最大,即以第二次以黎戰爭為例,當時的經濟損失約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至2%。

若以目前情況估算,報導說,每1%的損失即等於70億謝克,何況當俾什巴(Beersheva)也列入火箭射程範圍之際,以色列的財政負擔將越趨沈重。

相關新聞
加薩衝突 以指哈瑪斯尋求有尊嚴結束戰爭
阿拉伯民眾群情激憤  抗議以色列攻打加薩 
潘基文籲加速協議停火 結束局勢
沙國領導人呼籲巴勒斯坦派系重啟對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