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話園】「減」和「撿」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11月15日訊】一天,上小學的女兒一放學回家就興沖沖地問我:「爸爸,一減一等於幾?」「嗯?」我看著她,「為什麼問這麼簡單的問題?當然是等於零了。」「錯啦!」她大聲說。「那等於幾?」我疑惑地問。「等於二。」「為什麼?」「你看,」女兒煞有介事地說,「你有一個,再撿起一個,是不是等於二?」「啊?!是這個『撿』啊。你這是玩文字遊戲。」女兒得意地拎著小書包跑到自己的房門時,突然還回過頭認真地對我說:「這叫腦筋急轉彎。」
  
是啊,換個角度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一減一」可能還真的等於「一撿一」,甚至是「撿二」「撿三」。這個「減」和「撿」的關係不正是「失」與「得」的關係嗎!許多人都認為「失」給人帶來的是痛苦:失財——心疼、失戀——心碎、失業——心焦、失學——心煩,等等等等。
  
可是我卻在想,如果「失」給我們帶來的只是痛苦,那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和「有失必有得」的說法呢?當我們失去了什麼的時候,同時得到的又是什麼呢?有人說,失去的往往是有形的東西,而得到的往往是無形的東西。這話很有道理。在人的一生中,當你失去錢財、失去官位、失去某種機會時,可能換來的是身體的健康,是人生的領悟,甚至是命運的改變。
  
當然,這取決於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能夠積極對待人生的人,能將一切不好的事變成好事。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台灣第37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家專門生產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廠長賴東進。他的特殊人生經歷令所有讀者為之落淚,為他的悲慘經歷所難過,被他的頑強意志所感動:
  
賴東進父親是個瞎眼的乞丐,母親是重度的智障加上精神異常。賴東進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有好幾個弟妹。除了他和姐姐外,幾個弟妹也非瞎既傻。殘酷的現實使賴東進兩歲就開始隨父親討飯,嚐遍了人間冷暖。對於賴東進,可以說天生就失去了許多東西。他每天不但要四處要飯,還要照顧媽媽和弟妹。後來有幸終於上了學,他每天天不亮起床出去給一家人要飯,然後還要去上學,晚上在月光下寫作業。他從不怨天尤人,考試成績連年第一,全班公選的班長,獲得過一百多張獎狀。高中畢業後到臺中一家防火器材廠工作,跟著師傅創業。到他三十歲時,工廠已發展成近五十名員工的廠子,賴東進當了廠長。蒼天有眼,這個家境令一般人感到恐怖的賴東進得到了一個心地善良的姑娘的愛,並力排父母的反對嫁給了賴東進。站在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典禮的舞台上,賴東進流下了眼淚。他說:「父親生前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人生的諸多打擊,讓他體悟到面對無常的人事,唯有好好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知足、惜福、感恩,讓那些物質的一切隨風飄逝吧。」
  
是啊,如果我們都能用積極、樂觀、知足、感恩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失」,那就能把所有不好的事變成好事。我時常覺得人可能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物質財富,它往往給人以負擔。反觀自己,我願意在生活中多做減法,減去那些無用之物,使自己更加輕鬆;減去一切奢望,使自己更加清淨;減去各種胡思亂想,使自己更加安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研究:父母嚴厲慈愛 孩子更優秀
加國研究:學歷高 再就業機會高
品德教育:窗外
吳惠林:千金難買「早知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