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營事業人事 學者:仍需適才適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 2日電)國營事業績效不彰成為眾矢之的,國營事業高層人事任命也屢被賦予政治色彩,被批評為「政治領導專業」。學者直言,國營事業人事雖難全然擺脫政治因素,但仍需適才適所。

台灣中油董事長潘文炎今天宣布請辭,但他強調,請辭純粹是因完成階段性任務,與新政府上台無關。

不過,從新政府上台以來的國營事業高層人事布局來看,包括前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企聯)副秘書長洪璽曜出掌台鹽,具親民黨色彩的鍾榮吉掌台肥、吳容明掌台糖等安排,都很難說服外界,政府高層在人事的考量上沒有摻雜任何政治考量。

長期觀察國營事業經營狀態的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直言,國營事業人事安排「不太可能」完全擺脫政治「酬庸」的色彩,畢竟論功行賞是人之常情,但在酬庸之餘,最好仍可以專業及適才適所為原則,對於國營事業的長久經營才有益處,也才不會損及政府形象。

尤其,國營事業已經為了大幅虧損及分紅制度引發外界質疑,若高層人事再染上「政治分贓」的疑慮,對於政府及國營事業的形象,無疑雪上加霜。

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指出,中油、台電最不被外界諒解的就是明明賠錢卻能續領高額獎金。事實上,台電及中油經營績效與鄰近國家相比並不差,卻因對外界溝通不足,反倒讓國營事業員工與一般民眾站在針鋒相對的立場。

梁啟源也指出,尤其是中油,在台灣還有台塑石化這個強勁的對手做比較;中油受限於賠錢的內銷比重高、產品附加價值低,以及需供應虧損的天然氣部門,加上稅前油價維持亞洲鄰國最低價,確實讓中油的實際績效難以顯現。

他認為,不論中油或台電,經營績效都還有改進空間,大幅虧損難脫政策干預的影響,不管中油、台電的高階經理人是誰,都有責任向外界說明實情,並努力讓民眾能夠了解造成虧損的原因,這點已跳脫出董事長、總經理是藍是綠的高度。

學者強調,國營事業是全民財產,政府在遴選高層人選之時,固然要考慮政策上的配合度,但若只是坐領乾薪,未來仍難免招惹外界議論。要讓國營事業不再被認為是養老的「肥缺」,政府在做人事安排時,還需要多用點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