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令人尷尬的十大汽車獎 (上)

【大紀元3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洪編譯報導)電影王國好萊塢明星們的最大愿望,不外乎是在有生之年拿個奧斯卡,或者再不濟,也來個“提名獎”什麼的。而在號稱汽車王國的美國,每年的汽車評獎大賽,在死硬的汽車粉絲眼裡,重要性不亞于影迷們對奧斯卡的關注。奧獎得主,多數是名利雙收,片酬不斷。而汽車狀元,想當然也應該是聲威大振,從此財源滾滾啦。

不錯,能獲年度最佳汽車,的確是汽車廠家的夢寐之事。但是“年度汽車”(Car of the Year)卻不一定帶來年度效益。新車亮相車展,故事才剛剛開始。贏得汽車記者們的青睞,不一定能打開買家的錢包。一輛新車的設計,如果對不上顧客的品味,很可能是花拳繡腿,銀樣蠟槍頭。最後落下個“名利不可兼得”的結局。

咱可不是在談理論,歷史上不乏“真車真事”,落入這類不堪的狀況,留下笑柄。現舉十例,以饗讀者。

一)1983款雷諾(Renault)Alliance:《汽車和司機》轎車十強

《汽車和司機》(Car and Driver)雜誌在1983年選出雷諾Alliance為當年的轎車十強之一。《汽車潮流》(Motor Trend)則把Alliance評為1983年度最佳轎車(Car of the Year)。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旬,美國的高速公路上經常能看到雷諾的身影,不幸的是,趴著的比開著的多。平心而論,雷諾外形和內飾都不差,操作方便,行駛穩定,乘坐舒適,看上去挺好。只是力氣小,脾氣大,動不動就罷工。1.4升的引擎才輸出60匹馬力,無法適應美國牛仔們的粗暴對待。同時,法國的浪漫藝術氣質無法與汽車生產要求的高效率和重複性有機的結合。質量問題導致了顧客的集體杯葛。雷諾Alliance的舊車價值最終實現了零的突破。

五十歲以上的美國人可能知道“四大汽車公司”(Big Four), 除了目前的“三大”,還有一個AMC(American Motor Company). 老牌的吉普就是AMC的品牌。雷諾在70年代末,曾經與AMC結成伙伴。Alliance就是這次短暫婚姻留下的孩子。1987年,克萊斯勒買下AMC。可憐的Alliance也隨著媽媽一起被遣回了法國。

二) 2002款福特雷鳥(Thunderbird) :《汽車潮流》年度最佳轎車

了解汽車史的人不會不知道福特雷鳥。1955 到1957年,第一代雙人座的雷鳥以新潮的外形、強悍的動力及一流的性能,獨領風騷,開創了個人豪華車(personal luxury)的新市場。在隨後的四十年中,雷鳥幾經風雨歷練,逐漸鳥老珠黃,風光不再。1997年,最後一輛雷鳥駛出了裝配線。這時的老雷鳥已經不是什麼“個人豪華”,連集體豪華也算不上,只是一輛雙門、雙排座,難進難出的老爺車。

不過,雷鳥的品牌效應還在。美國人用“Nostalgia”(愛恨交織,鄉愁)來形容他們對雷鳥的感情,挺貼切。

新舊世紀交替的時候,福特的哪位不信邪的天才領導突然決定,好漢要提當年勇,好馬要吃回頭草。為什麼不利用美國人的鄉愁,來他個還鄉團,殺他個回馬槍,豬八戒倒打一耙,大大地賺一筆?於是,新雷鳥應運而生。

不幸的是,輪回轉世後的雷鳥,過分地留戀前世風光,思想和作風還停留在五十年代,借用中國的官話,沒有“與時俱進”。四萬美元的價位和福特品牌的市場定位脫節,難以挑戰雙人座運動跑車霸主雪弗萊Corvette。新雷鳥的買家,多數是每天牽著小狗遛彎的銀髮老婦。也許她們在駕駛雷鳥時還能找到當年戀愛時,和男朋友開著敞蓬車、金髮飄逸的感覺。不過,這些貴婦人作為雷鳥的目標顧客,人口數量與日俱減。投產當年,只賣出一萬九千輛,令人失望。2005年,三歲的“轉世雷鳥”不幸英年早逝,留下無盡的遺憾和新的鄉愁。

三)1971雪弗萊Vega :《汽車潮流》年度最佳轎車

隨便問一個美國的汽車迷,讓他選幾种歷史上最差的轎車,雪弗萊Vega可能都會入選。愛開玩笑的美國人說,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輛行駛的Vega沒有冒黑油煙,它肯定是被拖著走的。

當然,Vega能榮獲“最佳轎車”,評委們是有真憑實據的。首先,它的模樣比同時上市的另一輛著名敗筆汽車 – 福特“姘頭”(Pinto)要好看,名字也沒那麼難聽。

另外,通用最新的鋁製引擎汽缸主體也很招眼,算得上是先進技術。可麻煩也就出在這鋁製汽缸主體上了,它與鋼制的汽缸蓋配合,很難達到嚴絲合縫。結果是燃燒室漏油,難聞的黑油煙隨尾氣排出。

可能是上級規定時間投產,準備倉促。Vega的底盤和車身設計均草率不堪,最基本的防鏽處理都不過關,導致汽車一出廠,就在空氣中發生氧化反應。

最終通用汽車為此付出了昂貴的學費,名利雙失,賠了夫人又折兵。

四)1997年凱迪萊克Catera: 《汽車》雜誌(Automobile)全明星

1990年代中期,通用的豪華系列凱迪萊克被德國的寶馬、奔馳們擠兌得實在難受,決定開發一款真正的世界級小型豪華車,讓德國佬看看誰是汽車老大。

聰明的美國人想到了通用在德國的歐寶(Opel),何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正都是德國造。

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高效率的通用找到了後輪驅動的歐寶Omega MV6,稍加打扮後,在美國迅速推廣。為造勢,通用請來了當紅名模辛蒂‧克勞馥 (Cindy Crawford)為Catera做廣告。不過,有美女不一定都是香車。Catera的外形平庸,缺乏線條,內飾普通,底盤性能一般,動力遜色。唯一突出的特點是它驚人的質量問題。Catera 到底虧了多少錢,屬於企業秘密。比總裁的年薪,恐怕要高出許多倍。

看來通用能有今天的瀕死,可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1985款Merkur XR4Ti: 《汽車和司機》轎車十強

據說當今通用的產品開發沙皇鮑伯‧拉茲(Bob Lutz),在福特任副總裁時,某日一拍腦門,想出了一個新的品牌:Merkur,中文音譯叫“莫哭”比較貼切。美國人可能多數不知道Merkur屬於福特,甚至也不知道Merkur怎麼發音,以至在介紹“莫哭”的文章中,通常要加上注音“Mare-Coor”。加上個小名XR4Ti, 難學難記,搞得人直想哭。用來做“有獎智力競賽”的壓軸題,還差不多。

這就對了,瑞士人拉茲先生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誰讓你們美國佬沒文化呢?

Merkur借用了福特歐洲的Sierra,拆去六缸的引擎,又從雷鳥和野馬(Mustang)借來2.3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在拉茲的指導下,設計了獨特的外形。嚴格地說,Merkur不算爛車,但是的確有些怪異。

標新立異的歐洲風格,對了汽車雜誌評委的脾氣,卻倒了汽車用戶的胃口。“莫哭”於1985年投放市場,經過了四年的平平戰績,於1989年鳴金收兵。而作為“莫哭”之父的拉茲,在“莫哭”上市一年後,已經先期離任,跳槽去了克萊斯勒。最終Merkur落了個曲終人散,在人們的記憶中逝去。(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