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十年砍柴:黑牢指定死因「暴病而亡」

【大紀元4月11日訊】《水滸傳》中有這麼一段,寫武松被刺配到孟州的大牢裡。這位當初景陽崗打虎揚名立萬,當過一縣巡捕都頭的英雄虎落平陽,監獄裡的老犯人提醒他準備常例錢孝敬管牢房的公差,武松倔強不聽,眾囚犯勸他道:「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簷下,如何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有獄友向武松詳細地介紹黑牢的差人如何將犯人折磨致死:「他到晚,把兩碗乾黃倉米飯來與你吃了,趁飽帶你去土牢裡,把索子捆翻著,藁薦捲了你,塞了你七竅,顛倒豎在壁邊,不消半個更次,便結果了你性命,這個喚做『盆弔。』」「再有一樣,也把你捆了,卻把一個布袋,盛一袋黃沙,將來壓在你身上,也不消一個更次,便是死的,這個喚做『土布袋』。」

這段文字我讀得毛骨悚然,我想獄卒如此整死犯人,是因為屍體看不出外傷,那時候也沒有現代解剖技術,可以「暴亡」做交代。──不過即使有現代解剖技術,也保不齊結論是:心臟病發作。

我原以為文學作品的情節,多是想像,等到我讀明朝的史料時,我才知道施耐庵所寫黑牢裡的細節,是來源於現實。明朝一些筆記記載當時獄卒對待犯人,和《水滸傳》裡完全一樣。《明通鑑》寫東林黨人楊漣被閹黨迫害,抓進大獄,獄卒奉命用「土囊壓身」結果了楊的性命。東林諸君被害死在大獄裡,對外的說辭無一不是:「暴病而亡」。

好端端的人,進了監獄暴病而亡的概率那麼高,我想哪怕是白痴也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一定認為是在監獄裡遭受折磨而死。中國古代監獄之黑暗,從秦漢到清代,記述下來的文字很多,但被記述下來的只可能是黑牢的冰山一角。漢代名將周勃被冤入獄,飽受獄卒凌辱,感嘆道,我曾率領過百萬大軍,竟然不知道獄卒如此之牛!一個人入獄,生死繫於獄卒之手,那麼品級再低的小吏,比大將軍確實更威風,大將軍也要根據軍法來懲處手下人,而獄卒收拾囚犯的自由度大多了。監獄黑成為了中國一種歷史經驗,那麼弄進大牢後首先用錢打點,便成為歷朝歷代中國人的處世之道,不但小老百姓,達官貴人也不免如此。明末李清在《三垣筆記》中載,「傅司馬宗龍以復疏拂上意下獄,入門即索錢,及行至『天下太平』一門,錢盡,監門者閉不使入。宗龍徬徨門外,俟續取錢至方入。又原任謝少司馬器光,下獄,為牢頭索詐不成,被擊數掌。」兵部尚書和侍郎進了監獄,也要拿錢開路,無錢照樣要被獄卒毆打。

因此,沒錢的窮人,進了大牢,被「暴病而亡」的概率比富人要高得多。當然,這條規律不適用於政治鬥爭,像楊漣這種反對當權者魏忠賢的官員,哪怕品級再高,銀子再多,同樣會被「暴病而亡」。

既然歷朝歷代的人都知道大牢之黑,知道「暴病而亡」是說謊,為什麼這個黑牢指定死因被一代代監獄管理者堅持,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重複幾千年?那是因為權力是壟斷的,官員只向上負責,老百姓是被看管的牛羊。權力壟斷是黑獄產生的根源,權力被壟斷,黑獄中的人必然缺乏救濟渠道,黑獄外的人即使不相信「暴病而亡」的說法,官家也不在乎。因為,只要不驚動朝廷,上司問罪,你不相信,又能把人家怎樣?

不過古代有關黑牢的文學作品或史料中,折磨囚犯的多是獄卒親自動手,想必當年沒有多少條禁令,所以不用獄卒指使犯人中的牢頭,來收拾不孝敬銀子的新犯人。而且,古代管牢房的人創新能力很不夠,幾千年來還是沿用「暴病而亡」四個字,不知道其實可以有更多有創意的解釋,比如死於「青壯年猝死綜合症」、「躲貓貓」、「做噩夢」等等。

──轉自《十年砍柴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