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電視數位化技術與政策困境待解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芸婕、張雲銑台北23日電)多位產業界專家今天在一場探討後新聞時代廣電政策的會議上指出,台灣的數位化發展從領先到落後、從明朗到模糊,始終卡在技術與政策層面,政府應適度地介入與推動。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中央通訊社共同主辦的「卓新論壇」,23日上午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胡元輝擔任主席,檢視國家數位化政策下的公共利益問題。

公共電視工程部經理楊家富從家庭中電視的定位談起。他說,電視是資訊與娛樂來源,在產業界無適當規劃的情形下,觀眾其實不清楚數位化的意義,這個概念也無法推廣。他相信無線電視台、直播衛星與寬頻網路三個平台是互相競合的,但由於法規不清楚、收費政策模糊,使得定位始終不明確。

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張義豐則說,以目前的無線電視製作節目量而言,不可能滿足所有頻寬的需求,必須開放平台,讓其他內容提供者加入競爭,才能豐富這個平台。當前由於商業化模式無法促成,數位電視的光芒也無法讓民眾共享。主管機關應該透過各種行銷宣傳管道,讓民眾理解數位電視相較於類比電視的優點,提高民眾對電視數位化的意願。

艾科思達事業發展部總監張成軍反思無線電視台的角色,質疑公共電視為何必須擔負建置無線電視數位平台的艱鉅任務。台灣在引進數位化技術時,信號強度的測試並未隨著環境調整,導致無線電波執照的發放標準實際上有落差。種種因素都說明台灣的環境在數位電視發展上,十分不成熟,政策的配置也有問題;目前可能只有改版為HDTV(高畫質節目),才是在市場的唯一利基。

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謝穎青從民主化歷程的角度點出,台灣數位產品從未擺脫製造後外銷、剩餘回台灣分配的情況;政府並未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什麼是民眾最需要的。台灣消費者一向是被動接受內容,照單全收,然而當前已漸漸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此外,政府的許多作為與法規,並未考慮台灣產業的發展;有線電視的工程技術管理規則,不但妨礙產業升級,也妨礙經營效率。謝穎青建議,可能的解決方案是考慮像美、歐國家一般讓無線電視台成為地方性的電視台,不必考慮信號傳輸與地形障礙,才能最有效率地使用電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