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振興經濟 調整產業競爭力為重要課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7日電)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今將公布3月景氣概況,恐再出現去年九月以來第七顆藍燈,景氣持續低迷。學者建議,政府除振興經濟外,也應同時調整產業競爭力,以期贏在復甦起跑點。

為落實振興經濟,行政院近期推出六大新興產業等行動方案,六大新興產業涵蓋生技、綠色能源、觀光休閒、文化創意、醫療和健康照護、精緻農業等產業。

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經建會規劃協助產業取得關鍵技術外,也將培植新兆元產業,包括能源、通信、生技等三大產業。

經建會評估,以太陽光電、LED照明光電等能源產業為例,輔以風力發電、電動機車等,預估至民國104年總產值可望擴增至新台幣1.2兆元。

政府提出六大新興產業、三大兆元產業等行動方案,台灣經濟研究院長洪德生表示,若要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最理想狀況是廠商研發出全新產品,創造獨佔市場,但實際上卻很難做到。

他解釋,就算國內廠商研發出全新技術,要從創新技術發展成產品、甚至產業,其中牽涉融資、生產、市場行銷、品牌建立等重重關卡,建議提升產業競爭力為長期策略,具體可行作法可從強化產學合作開始。

洪德生舉例,國內有許多擁有博士學歷的高材生,多數在學校教書,基於大學教授的升等文化,導致教授忙於發表學術論文,學術界最新理論研究卻與產業所需脫節,十分可惜。

他表示,應強化產學合作,增加學校老師到產業授課、交流的誘因,例如給予有利於未來升等教授資格的證明等;另一方面,民間廠商自行研發許多專利技術,也可與校方交流。以國外為例,民間工廠技師可到學校以兼課方式授課,台灣目前正朝此方向努力,加強產學交流。

此外,洪德生表示,台灣要調整產業結構,不僅涉及經濟部的產業體系,與教育、醫療體系也息息相關,這部分則涉及跨部會整合與溝通。

他舉例,台灣醫療體系也有發展為具競爭力產業的機會,醫療不僅是救人一命,可以發展為高附加價值的醫療服務,但目前醫療體系屬衛生署管轄,如何跨部會整合產業政策,也需政府努力。

全球景氣自去年第四季起嚴重衰退至今,但國內今年二月以來,出現台股反彈、出口惡化趨緩等觸底跡象。經建會預估景氣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可望觸底,除儘速讓景氣擺脫低迷,如何趁景氣低迷的混亂期調整產業競爭力,使台灣贏在全球景氣復甦起跑點,更是政府執政的重要課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