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

尾牙神祐 土地公土地婆各有說法

「尾牙」祭拜土地公

「尾牙」快到了,尾牙也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以前,凡是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公。到了現在,海外華人還是多有供奉土地神的習俗,像是台灣到處都有土地廟。但是土地廟一般都不會很大。而在香港、澳門地區大部份家庭都會在家裡供土地神位,商家更必不可少。

很久以前,土地公廟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規模也比現在富麗堂皇,現在多見土地公廟單獨供奉土地公。那麼土地婆為何離開了?土地婆是甚麼時候開始不再照看人世間的呢?

土地公  土地婆

傳說很久以前,在福建閩南地區有這麼一對夫妻,丈夫是地方稅務官。因為常常替地方上有困難的人墊稅錢,又不求回報地幫助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們對這對夫妻非常尊敬。在他們死後就建祠供奉,以作紀念,他們就成為了土地公與土地婆。

這對夫妻不論生前死後都那麼愛幫助人,漸漸地大家口耳相傳,都知道土地公與土地婆有求必應。於是,從各地慕名而來的信眾越來越多,求甚麼的都有。

剛開始大家求助的都是像:「我家的鵝走失了,求土地公土地婆幫忙找一找。」之類的事。後來漸漸有人變得比較貪心,跟土地公土地婆要起福氣呀、錢呀、發財之類等等的東西。土地公土地婆已經是神了,當然知道這些東西要命裡有才會有。如果這人命裡沒有而要給他的話,就只好拿土地公土地婆自己的福份去轉換給他們了。

漸漸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土地公和土地婆有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見解:

土地公說:「妳看這人求發財是為了給家人幸福呀,他對家人這麼好,就答應他好了。」

土地婆說:「不行呀,第一、你要把自己的福份換給他。第二、你以為幫了他,實際上只是讓他養成不勞而獲的心理,增加他的貪心,反而害了他。」

土地公說:「好吧,妳說的有道理。那麼妳看這人替父母求長壽,是不是很有孝心呀,幫他吧。」土地公又說。

土地婆說:「唉!一個求兩個求,我們自己也不過是小神而已,又有多少福份可以分給人呢?但是如果我們越份的去做這些事,會不會擾亂老天爺的安排呢?」

……

就這樣,土地公看誰都想幫,土地婆卻認為不能這樣個幫法。土地公跟土地婆對事情的看法越來越不一樣。漸漸地人們也就知道了,有的人就想那我就只求土地公,不求土地婆,但是土地婆坐在旁邊真不方便。

土地婆不要人間香火了

有人就想到一個辦法,替土地公又蓋了一座廟。而且因為是有求而來,不再是單純的紀念了,所以這次蓋的廟蓋得特別富麗堂皇。但是大家卻只把土地公請了過去而把土地婆留在原來的地方,硬把土地公和土地婆搞成了分居狀態。

土地婆一看,人竟然壞成這樣,也不想再管了人間了,再也不要人間的香火供奉了。

而土地公因為一直用自己的福份去幫人,自己的福份就越來越少,能夠幫人的能力也越來越小。而人卻越來越壞、越來越貪心,看到土地公幫不了大忙,只能幫點小忙,就把土地公廟越蓋越小。

忠義有德者  任命為土地神

其實像土地公與土地婆這種在人間直接保佑人的神,很多都是人間的忠義、有德之人死後升天,被上天直接任命的,而且土地神是有任期限制的。

在周朝時,就有一位非常忠義的僕人張福德。他因為主人赴遠方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張福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是為土地公。周武王感動之餘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所以土地公神像有戴宰相帽的。

又如蒲松齡《聊齋誌異》書中,就有一位溺死於河中的「王六郎」,頗有慈愛之心,不忍以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為替身,被上帝任命為山東招遠鄔鎮的土地神。

就這樣,各地的土地公分別留下不同的事跡。

──摘編自新三才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