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世界民謠(47)倫敦鐵橋倒下來

【大紀元6月19日訊】《倫敦鐵橋倒下來》原是一首軍歌,以其簡單易記易唱,旋律也在中歐與西歐廣為流傳。後來還被配上康樂遊戲,民謠就被當作兒歌。而歌詞中冒出的一句「我的女士」,其實是倫敦市民在質問藉修橋而中飽私囊的英王皇后。

英文歌詞: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

iron bars, iron bars.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

my fair lady.

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

bend and break, bend and break.

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my fair lady.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

my fair lady.

中文譯歌詞:

倫敦鐵橋倒下來

倫敦鐵橋倒下來,

倒下來,倒下來。

倫敦鐵橋倒下來,

我美麗的淑女。

用鐵欄把它建築起來,

鐵欄杆,鐵欄杆。

用鐵欄把它建築起來,

我美麗的淑女。

鐵欄會彎曲和折斷,

彎曲和折斷,彎曲和折斷,

鐵欄會彎曲和折斷,

我美麗的淑女。

用銀和金把它建築起來,

銀和金,銀和金,

用銀和金把它建築起來,

我美麗的淑女



此倫敦橋(London Bridge)〈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才是真正《倫敦鐵橋倒下來》這首歌的倫敦橋,當然有著許多的滄桑。

在《倫敦鐵橋倒下來》中的倫敦橋(London Bridge),常常被誤以為是距離它700公尺遠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前者有近2000年的歷史,從木橋、石橋,到改建為水泥橋;而後者是1894年落成的,有著兩個可以拉起、放下的活動橋面,十分特殊討喜,所以就被張冠李戴,成為《倫敦鐵橋倒下來》中的主角。

被寫進《倫敦鐵橋倒下來》的倫敦橋,當然有著許多的滄桑。在這個倫敦橋所在的地點,由於河面夠窄可以搭橋,河床夠深允許海船進入,所以千餘年來,在此陸續搭建過不同的橋,來連繫兩岸的居民。

第一座跨泰晤士河的倫敦橋是一座木橋,由羅馬人在西元50年左右搭建。羅馬人撤離英國之後,這座橋逐漸失修。西元1014年,丹麥人佔領倫敦,英王埃塞爾雷德二世(Aethelred II)逃往法國,英國盟友挪威國王奧拉夫一世(Olaf I)率領軍隊,對丹麥人發動進攻,倫敦橋被戰火燒燬。挪威軍隊編了一首歌《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倫敦橋倒了)慶祝勝利,後來英國人依原曲調、修改歌詞成了民謠傳唱。



此後倫敦橋歷經滄桑,在1091年被暴風雨摧毀,再次重建,於1136年燒燬。1176年,英王亨利二世任內開始改建為石橋,以取代先前的木橋,耗時33年後,終於在1209年約翰王任內完成。由於約翰王允許橋上建設建築物,當時有過二百餘商戶營業,橋上形成了一個社區。1722年由於橋面交通擠塞嚴重,市長下令所有交通工具靠單邊出入,這相信是英國行車靠左慣例開始。在1750年前,它是跨越泰晤士河的唯一橋樑。18世紀末期,橋已不能發揮原來作用,在1824到1831年期改建新橋,1967年又再度改建,原來石橋被拆解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復原,成為哈瓦蘇湖市主題公園的景點之一,新的倫敦橋也在1972年落成,更結實更實用,但是已經歷史韻味盡失。

《倫敦鐵橋倒下來》中歌詞中,在各節結尾中呼喚的「My Fair Lady」(我美麗的淑女),其實另有所指。在多位可能人選中,比較廣為接受的版本是指英王亨利三世的皇后伊蓮娜(Eleanor of Provence,1223 -1291)。她在1269年被亨利三世指派管理倫敦橋,但是卻挪用修橋的公款、中飽私囊。倫敦市民用傳唱這首民謠,以質問「My Fair Lady」來表達對伊蓮娜的憤怒。@*



http://www.youmaker.co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