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入選以色列巴西瓦舞團 李貞葳台灣第一人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特稿)台灣舞者李貞葳曾趕搭火車往竹北教課,卻搞錯方向在基隆下車,但拚舞團徵選時她乘火車穿越歐洲大陸卻毫不含糊,且獲以色列巴西瓦舞團青睞,是台灣加入巴西瓦舞團的第一人。

「巴西瓦舞蹈團」(Batsheva Dance Company)成立於1964年,由美國編舞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與移居以色列的法裔編舞家貝莎比羅斯契德(Bethsabee de Rothschild)共同創立。

但過去15年,納哈林(Ohad Naharin)擔任舞團總監,巴西瓦改以呈現震撼、爆發性的肢體風格聞名全球,加上納哈林又曾替世界頂尖的「荷蘭舞蹈劇場」(Nederlands Dans Theater)編舞,聲名大噪。

李貞葳說,初次見到納哈林是在瑞典。當時巴西瓦計劃由來自各國的300多名報名者中,挑10人在當地巡迴演出。為期3天的甄試,舞團另安排甄選者觀賞巴西瓦的紀錄片。

「經旁人解釋,我才知道紀錄片的字幕是希伯來文,巴西瓦來自以色列」,她自嘲「憨膽」,笑得燦爛。宣布入選10人的緊張時刻,納哈林只找李貞葳並非談巡迴演出,而是要她「正式入團」。

或許納哈林的邀請讓這位去年才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的學生感到意外,回答「要想想」,但納哈林一臉酷酷地反問,「妳知道巴西瓦舞團嗎?」,她現學現賣說,「知道啊,來自以色列」。

納哈林拋下一句「8月見」,李貞葳如今在以色列剛滿一週。今年巴西瓦招募新團員共5人,2名來自美國,以色列與挪威各1名,她不僅是台灣第一,更是亞洲唯一。

「貓在鋼琴上昏倒了」不只是廣告片的語彙,它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因李貞葳「小時候也有學其他才藝,畫畫還滿喜歡,彈鋼琴就會睡著」。

幼稚園中班那年,她坐在台下觀賞媽媽朋友的女兒舞蹈班成果展,眼睛為之一亮喊著「好漂亮,我也要學」,直至小學三年級,蘭陽舞蹈團寫滿了她的童年回憶。

之後轉讀宜蘭公正國小舞蹈班,但總覺得「跳不夠」,又回蘭陽舞團芭蕾班加強。蘭陽舞團注重舞者技巧教育,更重視紀律管教,偏偏李貞葳喜歡找小朋友講話、嘻笑,挨了教鞭,「為什麼都是小朋友,他們就這麼乖乖的?所以我很好奇」。

一路與舞蹈結緣,國中畢業考取北藝大舞蹈系七年一貫班,不過真正的考驗是從北藝大畢業後,申請獎學金、歐洲跑透透,力拚舞團甄選開始。

李貞葳與同學5人相約出國試身手,抵歐洲後如武俠小說情節一句「後會有期」分道揚鑣,各自面對茫茫前程。儘管有獎學金補助加上家人支援,仍不算寬裕,坐火車趕甄選,若能坐夜車更可省下住宿費,是最經濟的選擇。

不過她在台灣曾搭火車往竹北,但方向搞反在基隆下車,拿著效期僅3個月的旅遊簽證,如何由義大利橫越德國、丹麥?「我最長紀錄搭15小時火車,身上放3個鬧鐘,提醒我別坐過頭了」,最後在瑞典遇到了賞識她的伯樂。

回想那段扛著背包趕火車拚甄選的體力與毅力大考驗,「其實當下沒想太多,反正不行明年再來,還不錯,我們從台灣出發的5位同學,僅1人還需明年再努力」。

李貞葳目前在舞團的生活充實緊湊,每週日到週四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週五半天,排練舞碼兼學習嘉嘉舞蹈課程(Ga Ga Dance Course)。

李貞葳說,嘉嘉課程顛覆她過去所受的舞蹈專業訓練。記者是個四肢難聽使喚的大外行,看了YouTube介紹嘉嘉的影片,直覺這是非常消耗能量與動能的表演形式,她身型稍嫌瘦弱,卻不以此為忤。

尤其9月初舞團即將在以色列巡迴,10、11月轉往荷蘭,12月遠赴美國邁阿密,李貞葳正全力投入,盼為自己的舞蹈生涯,奠定更上一層樓的基礎。

時下雖以草莓族比喻年輕一代難承受壓力與挑戰,但李貞葳對舞蹈與認真築夢的堅持,讓記者想起導演李崗接受記者訪問時,對草莓族的評價。

李崗今年5月帶著作品「星光傳奇」到特拉維夫參加紀錄片影展。他說,拍完星光二班參賽者的紀錄片,發覺所謂的草莓族或許對國家、民族感受不深刻,但論及個人前途,比誰都有主見,「所以你放心,他們會活得很好」。(本文附照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