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金銅佛像 台中展出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台中報導) 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與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藏佛觀雲-金銅佛像展」,自即日起至10月25日止展出。本次展出為莊明哲個人收藏之中原鎏金佛像共40件作品,以「五代、遼、西夏、金、兩宋」時期作品居多,展品造作技藝極為精湛,十分珍稀,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策展人盧春雄表示:因金屬利用價值大,除了可作為流通貨幣外,戰亂時亦是鎔鑄武器的重要材料,故金銅佛像歷經千百年能流傳下來實屬不易,其數量遠少於木雕與石雕佛像。展出作品包括金銅佛像、鑄金佛塔、鍛金鑿刻佛經卷等文物。期望透過展覽,引領觀眾一同欣賞中國金銅佛造像精湛工藝。

藝術中心表示,佛教造像藝術形式豐富,如雕像、塑像、鑄像、夾紵漆像等,其中的雕像有木、石、玉雕等。鑄像亦是相當普遍的造像藝術形式,主要多以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為媒介。

金色身相原為佛的三十二相特徵之一。因此,不論是木雕、陶塑或石刻,往往都會在表面塗上金色裝飾,主要用以表現佛的慈眼顧視眾生,如同日光普照一切眾生,無所不在。

藝術中心表示,金銅佛像大多以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鍍金,又稱鎏金佛像,供奉於寺廟或宮廷之中。鎏金,是一種傳統金屬裝飾工藝技術,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出現的技法,但當時大多以鑄造器物為主,直到南北朝以後,因佛教興盛,而開始應用於佛教造像之製作,並忠實體現各個時代之風格與社會背景。

中國之金銅佛像自南北朝起,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傳承,以傳統民族工藝技術,樹立了各代的佛教造像特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 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京城洛陽,有一座平等寺,寺內有一尊高兩丈八尺非常莊嚴的大佛像。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西元527年)十二月中旬,佛像兩眼不斷流淚,渾身上下都濕漉漉的。消息傳出,洛陽的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後的跑來觀看,平等寺前人山人海。有個和尚用一塊乾淨綿紗為佛像擦淚,轉眼之間,綿紗便濕透了,於是再換一塊,又用不了多久,就再次濕透了。佛像流出的眼淚不管怎麼擦,也擦不完。就這樣,佛像一直流了三天淚才停止。第二年四月,爾朱榮率領軍隊攻進了洛陽,殺死王公百官共兩千多人,百姓死的無計其數。
  • 她表示最喜愛的節目有《婆羅花開》和《大唐鼓吏》,她解釋道:「那個佛像上盛開的白花,那個節目(指《婆羅花開》),我被舞蹈中演員們表演的佛的手印、手臂的動作以及其中包含的神聖內涵深深迷住了!」

    她表示這些舞蹈動作對她啟發很大,對她的舞蹈與教舞都有指導作用。

  • 在浙江新昌縣城西南2.5公里處、風景幽奇的南明山(古稱「石城山」)上,坐落著一座禪寺:大佛寺。顧名思義,大佛寺中有號稱江南第一石佛的「彌勒大佛像」。
  •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8日電)花蓮1名陳姓石雕業者進口1顆重達20公噸的墨西哥黃玉原石,經反覆觀察和構思後,耗費約180個工作天,手工雕刻出重約6公噸的彌勒佛像。
  • 凌雲寺,在此佛像之後,有宋蘇東坡先生的題字,也算是千年古刹了,有文獻記載它造於唐代。前面的那尊大佛,也就是媒體上所稱謂的「樂山大佛」,就是佛經所懸記、預言的未來佛——彌勒,這個彌勒,也有尊號為轉輪聖王或者為法輪聖王,我其實也認為猶太教希伯來語中的彌賽亞,也是指的這個,因為彌賽亞的發音與彌勒相近。
  • (一)
    趙姨是個有福份的人,六十來歲,個子不算高,胖胖的,大大的眼睛圓圓的,紅紅的臉龐圓圓的,身體也是圓圓的,看上去就是渾圓一體的感覺。對了,除了嘴沒有那麼大外,整個一個彌勒佛像。趙姨雖說挺胖,但一點也不懶,自己做個不大不小的買賣,一對女兒美麗善良,家中收入很是不錯,住著幾套大房子,養著幾台車。丈夫個子高高的,帥帥的,是國營企業的一個中層幹部。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真是人見人羨。
  • (據中廣新聞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日本京都「泉湧寺」裡所收藏的一尊南宋傳入的觀音像,經由X光確認,佛像裡頭藏有一個裝著佛舍利的五輪塔,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表示,這是非常罕見與珍貴的。
  • 清朝時,武昌城東關外有一座明朝留下來的佛寺,寺內建築壯麗宏大,而且其中供奉著一尊大佛像,佛像高兩丈多,佛像之身為鐵鑄,佛像頭部則是銅鑄。
  • 位在長野縣中部臨諏訪湖的諏訪市有一座造型與眾不同的巨石佛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