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文房四寶:神來之「筆」(二)

毛筆的內涵

人類的歷史和文明,透過文字記錄,用筆寫下了神傳給人的正統文化,傳達了神演繹給人該有的人類社會生活形態。人類從此踏出了野蠻、懵懂無知,走入了敬天法祖、講究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文明世界。

古籍《山海經》記載了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了盤古宇宙;《太平御覽》描述了美麗女神女媧造人;史料又記下了上古人神共存時期,神農氏嚐百草、伏羲氏教民佃漁蓄牧、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有巢氏教人架木為巢便於居住,在這些天神的幫助下,人類的生活品質日漸提高,對自然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應付能力,也具備了基本的人類行為規範。

古書中又寫到黃帝時期,國勢強盛,文化進步。黃帝是具有神力的帝王,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曆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各項文化。這段時間可說是承續神傳文化與人本文化的交接期。

各朝代的歷史演變因為有筆的書記,我們才得以進入文字世界,方能窺得唐太宗以仁德佈於天下,讓人能深刻理解甚麼是「仁」。虞舜的仁愛孝悌、花木蘭代父從軍、緹縈救父,使人知道「孝」的真諦。

季布為氣任俠,重然諾,有「千金難買季布一諾」的稱譽,讓人了解「信」的含意。韓信的胯下之辱,告訴人們甚麼是寬容忍讓。關羽的義薄雲天,使人明白甚麼是「義」,而岳飛的「精忠報國」教人懂的「忠」的涵義。

細數筆為人類記下了一幕幕歷史的璀璨,一脈相承而輝煌的中國正統文化理念。西晉成公綏《故筆賦》形容筆︰「治世之功,莫尚於筆,能舉才物之形,敘自然之情,即聖人之志非筆不能宣,實天地之偉器。」因此,筆書記了千古流傳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展現了神真正傳給人的正統文化的精髓。

毛筆的構造

毛筆的構造,主要是由管、毫構成。管就是筆管或稱筆桿,毫就是筆頭。若再細分則為筆頭、筆管、筆頂三部分。這三部分因其使用材料的差異、用量多寡、分配比例不同或長短裁剪不一等,會組合成許多不同的毛筆種類。此外,為了保護筆頭,一般又附有筆帽。

⊙筆頭︰

毛筆蓄墨書寫的部分。可分外表構造、內部構造兩部分。外表構造由上至下,可分為筆根、筆腰、筆腹、筆頸、筆鋒。內部構造依所選用的毫毛,決定筆的優劣,由內至外可分為筆柱、筆被。筆柱就是中心的毫毛,筆被是包圍在筆柱外層的毫毛。因為筆被的毛較柔順,緊包筆柱,使用毛筆時,筆柱內的硬毛才不易蹦出。

毛筆又有書筆,畫筆之分,由於功用不同,筆頭的毫料也不同,不同的毫料,筆頭書寫、繪畫出的線條、紋路,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就不同。筆頭的毫料種類繁多,比較常用的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種。

羊毫是指羊毛所製的筆頭,這種毛筆吸墨量大,筆質較柔軟,羊毫造筆始於南北朝之前,盛行於元明,清初後開始普及。狼毫指用黃鼠狼尾巴上的細毛製成的毛筆,毛質較剛硬、清勁,含墨少,屬於硬筆,宜書宜畫,以東北的黃鼠狼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

紫毫,使用深紫色兔毛製成的毛筆,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筆鋒尖細,具彈性,以安徽出產的野兔毛為佳。兼毫是用兩種軟硬不同的毫毛合製的筆,筆毛軟硬適中,頗適合初學者使用,常見的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兩種。

⊙筆管︰

即筆桿,手握筆的部分。筆管選用的質料多以竹、木類為主,取其輕便易操縱。古代的豪門貴胄有的選用金銀、玉石、象牙、牛角等珍貴材質,以示奢華。筆管的形狀大多為圓柱形,有的並有圖案裝飾。

⊙筆頂︰

筆的頂端部分。筆形不同,筆頂的形狀也會不同。比較講究的人會在筆頂設置吊掛耳,上面做一繩扣,利於毛筆清洗後,懸掛於筆掛上。

⊙筆帽︰

即筆套,古稱筆錔,功用是保護筆頭。古代的筆帽大都以銅製居多,也有雕金鏤銀,以表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