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面板晶圓登陸 台立委批產業連根拔起

【大紀元9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陳曉宜/台北報導〕吳內閣近日釋出有意在年底前敲定開放十二吋晶圓、面板赴中投資,民進黨立委29日痛批,這將把台灣的產業連根拔起,若政府要一意孤行,屆時不排除走上街頭,為大家的飯碗請命。

*綠營:不排除上街頭 保民眾飯碗*

國民黨立委吳育昇昨在立院詢問行政院長吳敦義,年底是否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面板、半導體及公共工程承攬?但吳揆與經濟部長施顏祥卻答非所問,強調是否放寬十二吋晶圓登陸,年底前會進行跨部會協商,敲定政策方向。

吳育昇表示,國人擔憂政府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面板、半導體及公共工程,是否會把台灣整個吃光,因為這是台灣金雞母,大家擔心我們只剩這塊田而已,怕被整個挖走。

施顏祥答詢時卻說,這是國人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台灣競爭力所在,現況是以專案審查方式,讓業者赴大陸投資,但現在業者要求,要把八吋晶圓拉大到十二吋,從小尺寸拉大到大尺寸,開放空間更大,讓業者可以做更大布局,以利競爭,這已檢討一段時間,年底會進行跨部會協商,敲定政策方向。

施顏祥在備詢前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經濟部原本於去年就要開始檢討赴中投資限制的問題,但府院定調先處理陸資來台問題,陸資來台問題在6月30日已經有局部開放,因此,現在開始進行赴中國大陸投資項目的檢討。

吳揆也表示,面板和晶圓代工是台灣重要資產,不可能放任業者掏空台灣,假如NEC、惠普和英特爾等國際大廠都跑去,我們不能去,害台積電綁住手腳,等到要去時,別人的群聚效應、產業鏈已產生,我們卻錯過布局時機,失去搶位置的黃金時段,遲到了,就被別國佔走了。

*台商赴中建產業鏈 台灣愈加凋敝*

民進黨立委陳啟昱對此表示,吳揆的說法都是站在資本家立場;台商在中國的產業鏈愈完整,代表台灣的產業愈加凋敝,台商在中國所使用的台製原料、零組件比例,年年劇降,結果就是台灣的出口不斷下降,產業都出走了,台灣還能產出什麼?

陳啟昱痛批,如果台商都在中國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就地取得便宜的原料、零組件,留在台灣的產業要怎麼辦?因此產生的失業人口難道要統統移往中國?政府除了考慮資本家的利益,更該為廣大人民著想。

立委潘孟安也抨擊,這是要把台灣的產業連根拔起,關鍵技術也將因此外流中國。馬政府此舉是要為偷跑的商人解套,這讓合法的廠商情何以堪?呼籲馬政府三思而行,否則民進黨團將盡全力癱瘓馬政府的經濟傾中政策,也不排除帶失業勞工走上街頭,為大家的飯碗請命。

市場搶不到 技術拱手讓人

〔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經濟部擬對面板赴中投資大鬆綁,不過在中國迫切希望台灣投資七.五代線或八代線之下,經濟部長施顏祥所稱「台灣技術要帶大陸走」,若無法提出有效的管理辦法,最後很可能會破功。

此外,施顏祥以當年統寶併購飛利浦為例,表示「可以透過併購途徑」,不光是讓和艦案解套,也等於讓非法業者有了就地合法的空間。屆時不光面板技術留不住,今年初面板廠因金融海嘯與韓廠惡性競爭導致的產能利用率降低,每個月多達三到四天的無薪假,更可能在中國的產能開出後,因產能過剩與外移而成為常態。

業者指出,面板廠在六代以上技術層次是差不多的,因此,政府用幾代線限制面板廠赴中投資並無意義。政府不能只是從開放角度思考,而是要從兩岸合作,台灣面板廠如何能握有主導權方向著手,在配套措施未出爐前不斷的表態開放,最後只會被對岸與廠商牽著鼻子走,市場搶不到,技術也拱手讓人。

由於韓國政府也尚未開放新世代面板廠赴中投資,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認為,日前廣州政府與韓國的第二大面板廠LG簽署合作意向書,也可能是一種策略操作,藉此逼迫台灣政府開放面板投資。

陳添枝以個人立場,認為若以生產的經濟效益評估,台灣面板的聚落已經形成,面板前段留在台灣生產,後段到中國大陸,面板業者與中國當地品牌廠商透過這種方式合作,應該是最有競爭力的模式。

然而,在中國以市場與資金威脅利誘下,市場盛傳最近通過廣東政府環評的廣新光電八.五代線,奇美電就是主要的技術支援者與投資者,至於昆山龍飛光電也被披露友達色彩濃厚。經濟部在上週例行記者會曾表示,將針對奇美電一案立案調查,調查結果都還沒出爐,政府就急著幫業者解套,提出可以透過併購途徑開放,如此,是否意味著友達與奇美電只要透過併購龍飛光電與廣新光電,就可順利前往中國投資設廠,這樣一來,政府還有任何威信可言嗎?

*聯電:辦法出爐 申請合併和艦*

據自由時報報導,經濟部計畫繼續開放晶圓廠赴中國大陸投資,聯電更表示,待許可辦法出爐後,將正式提出合併和艦案申請。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晶圓廠一定會開放赴中國大陸投資,未來開放型態不只是直接到大陸設廠,併購也是方式之一。

對於開放方向,業者表示,對廠商全球布局具正面意義,但包括世界先進、元隆及漢磊等晶圓代工廠一致表示,短期並無赴大陸投資計畫。

目前政府僅同意台積電、力晶及茂德等三家業者赴大陸投資設立八吋晶圓廠,開放的製程技術為○.一八微米以上製程,依照吳內閣的構想,打算在年底提出開放措施,包括十二吋晶圓廠、其他八吋廠都在開放範圍。

產業鏈西移 竹科周邊行業快活不下了

〔自由時報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隨著半導體產業西進中國投資設廠,產業鏈外移已趨明顯,新竹科學園區周邊各行各業已受到嚴重衝擊。

二○○○年前,是台灣半導體業蓬勃發展期,業者投資興建晶圓廠熱絡,國外設備商派駐來台灣裝機與維修的技師眾多,造就新竹飯店商機大發,住宿與餐飲生意興隆,一位飯店副總經理回憶:「十年前,住房業務根本不用出去跑,客人多到訂不到房間。」

*多家飯店、餐廳 關門打烊*

但當中國半導體業崛起,台灣業者登陸投資設廠,美國、日本等設備商紛將服務重心轉移到中國,派駐台灣裝機與維修的技師人數銳減,往來出差的外商也減少,飯店業無論住房或餐飲生意,一年比一年辛苦,過去兩年,新竹多家飯店關門歇業,可見生意受衝擊程度。

一家走高價位的義大利餐廳老闆娘說,十多年前,生意好到需排隊或預約,有的外籍工程師天天上門光顧,甚至每餐要開一瓶紅酒,個人消費達上萬元。近兩年,大環境衰退,不僅外籍顧客減少,本地員工也因分紅配股不再優渥,消費力下降,為了增加營運收入,店內也在週間推出兩、三百元的商業午餐。

這位老闆娘一聽到吳內閣要再次開放面板業、十二吋晶圓登陸,第一個反應就是「糟糕了」,「難道政府要害我們淪落到擺路邊攤,才會知道什麼叫錯誤的政策嗎」?

除了飯店、餐廳受衝擊之外,竹科周邊服務業包括清潔打掃、團膳、保全、貨運、租屋、計程車等行業的生意,統統大不如前。

新竹租屋行情也有下滑之勢,一位賴姓房東說,她在市區有一戶房子出租,原本月租一萬五千元,今年房客退租,等了幾個月又調降租金三千元,才租出去,景氣真的差很多。

*周邊服務業 生意大不如前*

一年一度的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也是觀察兩岸板塊移動的指標之一;半導體業人士觀察,近幾年,台灣半導體業趨於成熟化,設備暨材料廠商的客源穩定,可開發的新市場與新客戶有限,不少國際設備大廠陸續退出台灣的「半導體展」,轉進中國參展,這使得展期帶動飯店、酒店等周邊商機也退潮。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