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

發財之夢和幸福之夢

1980年,美國通過《新難民法案》,居住在紐約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難民因此成了美國的合法公民。他們大多是來自貧困國家的偷渡者,來美國的目的是尋求自由和幸福。

2004年,新法案頒布25週年,這批得益於該法案的人搞了一次集會。他們承認自己自從成了美國公民,生活有了空前改善,但是,幸福的夢想遠遠沒有實現。

霍華德.休斯是位法學博士,專門研究難民問題,他聞知此事,便展開了調查。首先他對那批難民的身份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核實,發現這512 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原居住國都比較貧窮。另外,還有一些類似的經歷,比如:偷渡來美的時候,都與船老大簽訂過生死契──只要能去國外發財,路上是死是活,船主概不負責。

接著,霍華德博士又對他們來美後的經歷進行了考察。他發現這批偷渡者由於都有著強烈的發財夢,來美後,經過二十餘年拼搏,日子過得都不差,有將近一半的人,靠冒險和吃苦精神達到了美國中產階級的水平。

那麼,他們為什麼仍抱怨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呢?為了找出根源,霍華德博士對他們一一進行調查。下面是他對其中的幾位所作的調查記錄:

某位水產商,初來美國時,在邁阿密的水產一條街做黃魚生意,現已由原來的一間店舖,發展為連鎖店。20年來,為擊垮競爭對手,未休息過一天,更未出外渡過一天假。

某舊車經銷商,住休斯頓郊外,別墅面積1518平方米,二樓為倉庫,存舊車胎3600條,舊發動機420台。現有舊車7輛,改裝的摩托車6輛。

某中介商,來美國後,一直從事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國的勞務輸出工作,通過他,本家族60%的人在美打工或暫住,現和他一起居住的親屬14人。

霍華德的調查報告長達730頁,歷數了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這份報告被交到美國國務院之後,迅速被移交到移民部。沒過多久,原紐約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難民每人收到一個小冊子,小冊子的封面上寫著:一個窮人成為富人之後,如果不及時修正貧窮時所養成的貪婪,就別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

2005年1月15日,美國《加勒比海報》報導,有一位來自加勒比海地區的富翁賣掉公司,打算去過簡樸的生活。第二天,霍華德博士收到美國移民局的一封信:這批難民中已有一人找到了富裕後的幸福。

中國的古人常說:「慾壑難填」,一個貪婪的人對物質財富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但富有並不等於快樂,一個百萬富翁如果生活得並不快樂,那麼他的鈔票對他來講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一個人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在於人內心的平靜祥和、踏實與滿足,所以古人又說「知足者常樂」。

──轉自《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