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聞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高度讚揚了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的訪問,認為安倍上任後把中國作為他的首訪國家代表了日本對中國的重視。中日雙方還同意一起努力,阻止北韓開發核武器。有分析人士認為,安倍首先訪華是出於日本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能擴大其意義。另外,中日現在才在北韓問題上達成一致已經為時過晚。 (w2006-10-09-voa38.cfm)
菲華僑界今晚舉行慶祝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慶餐會,席開逾百桌,一千兩百多名僑胞們在歡欣鼓舞的氣氛中,準備迎接明天的雙十節。
(大紀元記者張本真東京報導)東京華僑各界8日在東京中華學校舉行雙十節與園游大會,慶祝中華民國成立九十五年。活動由中華民國留日東京華僑總會和中華民國留日東京同學會主辦。東京及各地華僑歡聚一堂,日台雙方的代表到場致詞,並呼籲為日台兩國自由民主繼續努力。代表自民黨的秋元司表示,安倍新時代,日台關係會更將向前發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呼籲各國以嚴厲態度回應北韓核子試爆,他說,核子試爆將促成日本和美國加強在飛彈防衛方面的合作。
北韓今天進行的核子試爆威力不大,且據信是在其東北部山區很深的水平隧道內進行。
北韓問題專家指出,北韓星期一進行的核試驗不僅損害了朝鮮半島的局勢,同時也迫使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不得不增加軍事開支。專家們認為,中國在避免朝鮮問題進一步惡化方面仍然發揮重要的作用。 (w2006-10-09-voa26.cfm)
泰國今天公布新的內閣名單,以備受敬重的中央銀行總裁為首的經濟團隊,已獲得泰國商界領袖的稱讚。
北韓今天宣布成功進行地下核子試爆,引起國際社會譴責。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北韓的首次核子試爆使平壤躋身全球第九個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目前以美國和俄羅斯的核子戰力最為領先。
北韓政府今天在全世界強烈反對下執意進行核子試爆,引起舉世譁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學者鮑里索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舉行核試爆的主要目的是鞏固政權,將國家現有資源全力發展國防。
巴基斯坦在紀念去年10月南亞大地震的時候既表現出悲慟的心情,也顯示出不滿和沮喪。穆沙拉夫總統主持了全國悼念儀式,數百萬人向死難者默哀,同時也有許多地震的倖存者加入抗議隊伍,反對政府的重建計劃。 (w2006-10-09-voa4.cfm)
新加坡各級學校為了防堵腸病毒全面消毒。這一陣子新加坡出現腸病毒疫情,有四所學校的五百多名學童遭到感染。新加坡教育部告訴學生身體不舒服就別去上學。各級學校也加強了環境衛生。有疫情的四所學校還全面消毒。為了防止腸病毒傳染學校廁所一天清理五次。老師還得隨時提醒學生要洗手。
南韓聯合通訊社引述官員消息報道,北韓已在今早進行首次核武試驗,但南韓官方未證實有關報道。
(大紀元記者任子慧東京報導)日本首相上任兩周内即進行閃電訪華受到日本各界高度關注及揣測,但中方對此次安倍晋三訪華的重視及讚美似乎出乎日本之料。被指為此次訪華的矚目焦點為歷史認識及靖國神社問題上,安倍晉三在與胡錦濤會談時,就表示「以兩國日後發展的角度上,做出適當的對應。」主動作出回應。
中國和日本領導人對北韓準備核試感到極之關注,雙方表明事件會帶來嚴重後果。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北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對於中國關注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安倍說,日本決不讚美軍國主義,不美化甲級戰犯。
南韓前國會議員張誠(王民)今天透露,據通曉北韓核試驗事務的中國外交圈人士表示,北韓當局已向中國政府轉達了「只要美國和北韓進行對話溝通,北韓將立即中止一切核試驗計劃」的立場。
(大紀元記者唐誠編譯報導)10月7日,新西蘭最大電視台之一的電視三台在新聞中播放了天空新聞(SKYNEWS)記者Dominic Waghorn的對中國刑訊逼供、濫用死刑制度的採訪報導;報導中透露中共開始使用流動死刑執行車,並懷疑這可能摘取器官有關;報導中還包括了在高智晟律師被捕前SKYNEWS對高律師的採訪,這是高智晟律師的鏡頭第一次出現在西方大媒體上。
儘管北韓在發表核試聲明之後,目前並沒有異常的動靜,但南韓的民間團體,為阻止北韓強行的進行核試,決定從明天起連續兩周在首二市區展開大規模的「反核試」燭光集會。
(大紀元記者華明綜合編譯) 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前總理李光耀針對發表在《遠東經濟評論》上的一篇文章,以誹謗罪將出版商和主編告上法庭,並從9月28日起禁止這個雜誌在新加坡販賣銷售。《評論》編輯10月6日公開信表示,將抗辯這場訴訟。外電報導,新加坡數十年來對報導當地政治的外國媒體採取強硬姿態,執政黨曾以誹謗罪成功地起訴幾位反對派政治家和新聞記者,國內和國際上...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說,有理由對塔利班倒台5年後的阿富汗局勢感到樂觀。華盛頓郵報星期六刊登拉姆斯菲爾德的一篇文章指出,儘管阿富汗的鴉片生產增加,南部暴力不斷,但阿富汗的發展方向是有希望的。 (w2006-10-07-voa17.cfm)
北約組織一名士兵在阿富汗南部的一起伏擊事件中被打死。北約組織發表聲明說,激進份子在動盪的坎大哈省本傑瓦伊地區製造了一起路邊炸彈爆炸事件,並用輕武器朝一支巡邏隊射擊。 (w2006-10-07-voa18.cfm)
南韓首爾松坡區一個鄉村今天凌晨發生大火,雖然無人傷亡,但三百多名村民紛紛逃竄,現場騷動。起火原因還有待調查。
兩艘船在風高浪急下,昨晚在日本西岸對開擱淺,1名印度船員死亡、25人失蹤。
由於大雨強風,原訂昨日降落日本成田機場的航班,有多達八十二班無法著陸,創下該機場啟用以來最高紀錄。
伴隨北韓核試驗問題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即將舉行的日中、日韓首腦會談的中心議題可能從靖國神社轉向北韓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星期五表示,要與中韓首腦就阻止北韓進行核試驗達成共識。
(據中廣新聞報導)俄羅斯今天驅逐兩百名住在俄國的喬治亞人,這使兩國關係更加緊張。俄羅斯外交部今天宣佈,俄羅斯一架飛機今天從莫斯科,把這兩百名喬治亞人遣返回國。
一艘巴拿馬貨輪在日本茨城縣附近海域觸礁,船上26人中有13人落水,已有一人死亡,8人失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申,在關於二戰的認識上,將繼承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發表的重要談話的精神。
(據自由亞洲電台林迪採訪報導)《開放》雜誌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政論雜誌。記者林迪就《開放》雜誌今年10月號的內容採訪了主編金鐘先生。他們談到,中國官方的反腐敗、台灣的民眾反貪腐行動,以及泰國軍方以反腐敗為名的軍事政變之間的差異。
印尼軍方呼籲慎防共產主義對新政黨及大學生運動進行滲透,並偵查在中爪哇流傳印有已被解散印尼共產黨黨徵汗衫之事。
共有約 724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6月2日為期三天的香格里拉防務對話會在新加坡落幕,引人關注的是中共信任國防部長董軍針對台灣說出的「粉身碎骨、自取滅亡」之類的狠話,這一方面無疑是恫嚇,另一方面也是中共慣用的認知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