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文化百態
我是大陸的一名大學生,所在的學校在中國東部的港口城市,學校有學生萬人。中共現正在大學生中加強思想教育,妄圖對本應具有民主思想的大學生進行洗腦。我的學校更是積極的很。在各個系拉大量的學生入黨,試圖要讓中共這艘即將沉沒的腐朽之船上多拉一些冤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時間是中共建政之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共後來的江蘇省省長管文蔚和他的侄女婿孫喜福。
自從中共迫於正義的壓力,將迫害法輪功轉入陰暗角落裡後,就不斷的利用地方電視台造謠,好像這些不實的東西是地方干的於中央無關,可是其背後都是中共邪惡的上層在操縱和利用,因為中共體制下,地方在看中央的臉色行事,如今更是不敢造次。
我的一生極其平凡,在黨內的時間也不能說太久。但入黨時是很激動的,現在提出脫黨也是很激動的。這似乎不好理解,但這卻是理性的選擇。當初大學剛畢業,奮斗多年要求入黨的目標實現了。競競業業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吧,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在黨內普通黨員,支委,書記混了多年。幾十年過去了,我吃驚的發現,世道變了。變環了,不是變好了。黨也變了,叫什麼黨呢?不知道,已不提...
共產黨的邪惡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過切身體會,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搞清楚共產黨是怎樣掩蓋牠所做的壞事的。 明明知道中共不會幹什麼好事, 可是中共在每一件事情上好象都能說出個理由, 甚至表面上看還蠻有道理, 確實迷惑了不少人。
黨文化有很多可怕之處,其中之一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偷梁換柱,將之變為黨文化。
遵循被中共變異了的「孝」是危險的。
前幾天碰到從一個大陸來旅游的朋友,跟他談到九評,談到退黨,談到黨文化的時候,這位朋友說起他對黨文化中的一些“謊言”的研究。
毛澤東有關黨文化的名言是 :“槍桿子、筆桿子,干革命就靠這兩桿子。”黨文化就是中共的筆桿子,是中共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是中共奪取政權後無時不刻都在使用的看家法寶。中共通過全面控制國內媒體、教育文化事業、政府經濟運作、黨派團體、各行各業,造就了中國的黨文化獨霸天下,造就了民族靈魂邪黨化。中共暴虐獨裁政權延續半個多世紀,黨文化功不可沒。與此同時,中共也...
我在美國教小學生中文,學期結束,前幾天給小朋友寫評語,根據每個小孩的學習情況和性格寫不同的話。忽然想起80年代初我與這些小孩一般大時,老師給我們寫的評語,之所以還想起來,是因為每個小孩的評語的開頭都是相同的話,是這樣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遵守校紀校規……」20年後想來, 真是啼笑皆非。想想一個7、8歲的小毛孩有的連回家的路還不認識呢,居然一個個都...
中國人對黃河都有著特殊的情感,記得小時候聽過不少有關黃河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當屬黃河中游河段陝晉峽谷中龍門的傳說,“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源於此。據說龍門還是大禹治水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又稱禹門口。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中,黃河不只是自然地理意義上的一條生生不息的大河,她也是人文歷史意義上的一條大河,這就是民族文化的淵源。
現在您正在收聽的是我們的《九評》熱線。在中共破壞民族文化的同時呢,《九評共產黨》當中也講到了,它又建立了它一套自己的黨文化,我知道橫河先生,您最近也參加了其他地方的《九評》研討會,談到過黨文化的話題。那麼今天能不能也給我們聽眾介紹一下,到底甚麼是黨文化呢?而他又包括哪些內容呢?
共產黨的哲學,是斗爭哲學。共產黨的統治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對內對外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思想斗爭”之上。中共建政55年來斗爭始終沒有停止。從建國僅三個月就開始的土地革命,直到今天對法輪功的迫害,大小運動一個接一個。搞運動是共產黨用來整人,奴役人們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制造動亂,在動亂中清除異己,樹立一黨天下的教主地位,讓人們誠服其淫威之下,成為馴服的工具...
有一天朋友對我說在哪都能做一個好人,我說不一定。有一句話叫做入鄉隨俗,這是指人後天的改變。如果人在一個充滿欺騙的環境中長大,說謊便成了自然。像我們在中共建政後出生的人,想做好人不說假話都難。
我們說黨文化是一種陷阱文化,一旦受這種文化的熏陶而不能自拔,就必定身陷其中,上當受騙。
受黨文化的影響,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受害者,包括整人的人,甚至連和尚也不能幸免於難。
聞風而動,快速反應,大哄大鳴,宣傳不過夜,做到家喻戶曉,入耳入腦,曰“一幫哄”,是黨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黨文化”一詞隨著“九評”和越來越來多的人退出中國共產黨而越來越變得時髦起來。然而這一略顯抽象的中性詞,卻使長期在中共洗腦下的中國人不明就裡。即便是出了國的大陸中國人,對黨文化仍然茫然不知。這裡試圖將一些由黨文化帶動表現出來的一些現象呈現出來,望和我中華同胞們共同驚醒黨文化的存在和危害。
八十年代末從大陸來到美國留學,很獨立的我並沒有被異國他鄉的生活反差而感到不適,也不被異國風光所驚異,一切似乎是順理成章的自然,隻是在採購時,總是用我那理工科的腦子在美金與人民幣之間換算,對比物價的貴賤,沒有一個所謂的生活適應階段,似乎上輩子在此生活過。因整日忙碌於研究生課程,打工掙錢,累得不亦樂乎,身心俱疲什麼也顧不得。盡管如此之累之忙,內心卻總感到缺了點兒...
華府大紀元記者王魯魯報導/六四16周年之際﹐由21世紀中國基金會和博大出版社在華盛頓附近的洛克維爾市市政會議廳舉辦標題為“中國﹕六四一代學者與過來人的思考”研討會和任不寐的《江澤民和他的15年》﹑焦國標的《討伐中宣部》兩部新書發佈會。會議上發言的是一批旅居北美的作家、教授、學者、律師﹑記者和政治活動人士。
六四16週年之際,由21世紀中國基金會和博大出版社在華盛頓附近的洛克維爾市市政會議廳舉辦標題為「中國:六四一代學者與過來人的思考」研討會和任不寐的《江澤民和他的15年》、焦國標的《討伐中宣部》兩部新書發佈會。會議上發言的是一批旅居北美的作家、教授、學者、律師、記者和政治活動人士。
共有約 25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四(6月7日),兩名英國資深法官宣布從香港終審法院(最高法院)辭任,其中一名法官表示,香港「政治局勢」不容樂觀。人權活動家呼籲其他海外法官儘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