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  約 7999 條記錄
  • 大紀元
    至於有些人每日吃飽穿暖了,卻不用心思索,只是放縱耳目口鼻的慾望,儘量追求身體的安逸享樂,沉迷於不合禮義的聲色氣味,陷溺於不合禮義的私慾之...
  • 大紀元
    唐太宗是個能文能武的皇帝,他詩文水平很高。但由於他的謙虛,在世時一直禁止讓人編他的詩文集。唐太宗曾經說:“朕的辭令,如果對百姓有益的,歷...
  • 大紀元
    雖然人人都有性格、氣質、心智這些本性,但哀、樂、喜、怒等情感變化並沒有規律。人心受到外物的刺激而產生反應,然後才表現為一定的情感。
  • 大紀元
    梁國志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從小就善良、誠實、正直、聰明好學。梁國志十七歲時就中了舉人;二十四歲那年,他又中了頭名的狀元。梁國志在朝廷當了...
  • 大紀元
    “樂”[yue]是聖人所喜歡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動人心,使民風習俗改變。因此,從前的君王設立了專門機構來實施樂教。
  • 大紀元
    梁顥是宋朝人,他的父母早逝,由叔父收養。梁顥後來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被選為狀元
  • 大紀元
    夏原吉,湖南湘陰人,是永樂、洪熙、宣德三朝的戶部尚書。
  • 大紀元
    《孟子》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孟子說:“我聽到這一消息,歡喜得睡不著覺。”
  • 大紀元
    凡是為學之道,以尊敬老師最難做到。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後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所以國君不以對待臣下的禮節來...
  • 大紀元
    禮儀是用來誘導人心的。樂是用來調和人的情感的,政令是用來同意人的行為的,刑罰是用來防止邪惡行為的。禮儀、音樂、刑罰和政令,它們的最終目的...
  • 大紀元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此評論說:錯誤,是人人都必定無法避免的;但只有聖賢能知而改正。古代聖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錯誤不知道,所以設置批評君...
  • 大紀元
    呂公著一生從來不與人計較是非曲直,聽到別人誹謗他,也從不申辯。年少時寫了一副這樣的座右銘:“別人對你做了不好的事,你只管承受下來。”他當...
  • 大紀元
    《女誡》中指出“恭敬柔順”是女子的最大的禮義。夫妻之間陰陽互濟,相敬如賓,夫妻關係才能和諧美滿。
  • 大紀元
    有人問張無垢:“倉促之中和處在危難之時,卻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這是才能呢,還是膽識呢?”張無垢回答說:“這恐怕不是才能和膽識所能做到的...
  • 大紀元
    愚人說他醜,還可以接受;賢人說他惡,他哪裏還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鏡子的時候,就要想到心是否聖潔;抹香脂時,就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
  • 大紀元
    因你以淫心偷看侍婢,並引誘鄰女來嬉戲,所以功名被剝奪。”趙永貞聽了這一番怒責,急為自己辯解說:“雖然我有淫意,但並沒有淫污她們,難道這也...
  • 大紀元
    《孟子》說:如今服事國君的人都說:“我能為國君開拓土地,充實府庫。”國君不嚮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卻去想法讓他富有,這等於是去讓夏桀富有...
  • 大紀元
    趙抃的座右銘:對待別人要和氣,隨便他怎麼辦,不要去理會。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從情義的角度寬恕他,不是有意氣作對,可以用道理來教育他...
  • 大紀元
    王存為人極為寬容,外表偉岸。平時很誠實,沒有偏激的行為。而他所堅持的事情,卻從不讓步。平時評論人事,中正平和,無所偏袒。司馬光曾說“萬馬...
  • 大紀元
    韓忠獻公曾經說:“不管君子或是小人,都應該以真誠的心對待他。如果知道他是小人的話,淺淺的和他交往就可以了。”通常,一般人碰到小人欺騙自己...
  • 大紀元
    行政院文建會指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台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
  • 大紀元
    陳瓘,字此錫,性情非常謙虛和藹,從不與人爭執。他跟人議論時,時常擷取別人的長處。縱使對方有缺點,他也不會當面讓人出醜,只是婉轉的暗示或提...
  • 大紀元
    范忠宣公純仁(即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每每告誡他的兒子說:“雖然是最愚笨的人,但是當他在責備別人的時候,卻是清清楚楚;可是一個極為聰明的...
  • 大紀元
    中國歷朝歷代的帝王雖貴為天子,卻皆敬神畏天,要親自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等。遇天災人禍,更要祭天敬天,大赦天下,施行仁政。
  • 大紀元
    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釋、道思想和其他文化藝術,融貫於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 大紀元
    佛陀撮取地上的泥塵,打開手掌,對比丘說:“眾生得人身者,如我手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塵。甚麼最難得?人身最難得。比丘們!你們要諦聽思惟呀...
  • 大紀元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和中秋、中國新年並列為華人最重要的三個節慶。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
  • 大紀元
    我把這個故事抄錄下來給朋友們看,就是不希望有人也因為褻瀆神佛而受到懲罰,長贅肉還是小事,要是連命都送了,哪裏還有遭報後再相信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