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铭: 天安门密件的政治价值

伊铭

人气 7
标签:

据说是由北京匿名高官(化名张良)“冒死”携带出来、美国几位“中国通”如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者林培瑞、加州柏克莱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谢伟等人编辑而成的《中国六四真相》(另译《天安门密件》)的英文书籍,日前隆重出版。由于策划与宣传成功,尤其通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金牌主持人华莱士采访,因此甚为轰动。

一部“中共政治斗争史”

华莱士在对张良专访时称,这部书是“解读共产党政治制度的皇冠上明珠”。书中最生动的部分是北京高层面对天安门事件的危机处理模式,如何引发内部政治斗争,如何决定武力镇压学生,从而造成赵紫阳的失势与江泽民的崛起。港台一些报刊,则将其称为一部“中国民主运动史”,一部“中共政治生态史”。

流亡海外的中国民运人士及异见人士,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真实可信”,例如曾担任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智囊、现任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副教授的阮铭表示,这份文件内容可信。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严家其亦称“不怀疑其准确性”,书中涉及他的部分和高层会议纪录等也“非常真实”,不过他又说,许多资料他是第一次看到。曾被判泄密罪的赵紫阳亲信鲍彤则说,文件中披露的当
时中共太上元老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的谈话,展现出近乎偏执狂的妄想和惊悚惶恐的情绪,不容怀疑。

至于这些属于高度机密的文件,何以能偷运出境,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出版,坊间看法并不一致。英国重量级媒体泰晤士报社论指称这些文件的背后推手显然是希望加速中国民众终结对共产党的基本信任。也有人解读该书的出版是一些组织或力量,试图影响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美国前驻北京大使李洁明认为,应是改革派所为,这个时刻让密件曝光,以充分揭露李鹏等强硬派当时的心态,或可严重打击李鹏等人的形象,有效阻止强硬派的声势。持这种观点的人表示,明年秋天中共十六大将全面进行权力转移,目前除了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两个位子暂定之外,从国家副主席、总理、人大委员长和政治局委员,都得大换班。而“六四”事件是权力重组的一大关键,出于权力斗争的需要,是故有人将这些文件技巧地泄漏出来。

攸关16大布局说法勉强

上述人士将《中国六四真相》出版看作是中共十六大权力较量的一个重要筹码,在笔者看来这种结论十分勉强,因为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也不符合北京多年来的政治传统─将内部权力纠缠透明化、试图通过国际力量施压置对手于死地─在中共发展史上几乎没有先例,其风险性远非一般政治过招可比。当年,前总书记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尚且被政治元老认为是“分裂党中央”,何况今天是将整个“六四真相”端到海外?

这也是某些海外学者、留学生乃至中国问题专家对该书出版不以为然的原因之一。《中国六四真相》一书内容真真假假,沙泥俱下,用一些论者的话说,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把一些公开报导、内部资料、道听涂说东拼西凑。事实上也是如此,就先行出版的五百余页的英文版而言,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在“六四”事件后,北京高层下发传达到基层的“中央文件”中提及过,例如事件发展过程、邓小平与元老们作决策、戒严的决定、赵紫阳“分裂党”的具体表现及过程等等,当时的“中央文件”都有传达。至于“六四”时邓小平的一些讲话,甚至可以在《邓小平文选》中找到。作者不过是将这些元老的态度条理化、具体化和对白化而已。

至于“藉密件曝光以阻止强硬派得势”之说,更是荒唐得离谱,熟悉北京高层运作的人士都知道,改革派与强硬派(如果真的存在两种派别的话)的斗争,根本不会受到这种事影响。根据是:六四事件后几乎是全世界共讨之,中共尚且依然故我,何况是经济高速成长的今天?该书出版,对于北京权力阶层的影响,可能适得其反,本来“江李体制”不复存在了,然而在强烈的国际挞伐声浪面前,他们只能团结,唯其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部世界的意识形态颠覆。何况他们是“六四”的受益者,更何况在中共内部,可能根本没有所谓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分,只有权力的维护者。共产党领导体制是他们的利益共同体,任何党内斗争都不会逾越这个底线,否则出局更快。

外喧嚷恐成过眼云烟

另外一种可能是有次一级官员铤而走险,向海外发布这份文件,不过就算这样,也绝对不会成功,因为中共内部有两点共识,一是“向前看”,二是“以经济工作为重心”,十多年来不曾改变。据此看来,中共内部的某些派别既不可能通过该书出版谋取政治利益,权力层面也不可能为之波动,一如当年“邓小平遗嘱”、“赵紫阳告白书”等,只在海外喧嚷,国内毫不为其所动,最后沦为过眼烟云。由此观之,《中国六四真相》出版,只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的事件。

不过如果说这部已经进入全球最大网路书店亚马逊网站畅销书行列的著作,还有什么政治价值的话,那就是它将唤起民众沉重的记忆,提醒国际社会不要忘记这段渐渐远去的黑色的历史。

(作者为旅美专栏作家)

(转自《中央日报 》,本文分析不代表大纪元观点 )


    相关文章
    

  • 【纪元专栏】伊铭:由连战“邦联制”构想谈起 (1/15/2001)    
  • 伊铭: 洛阳大火官僚草菅人命 (12/31/2000)
  • 相关新闻
    【纪元专栏】伊铭:由连战“邦联制”构想谈起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