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科考综合报导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8日讯】近日﹐随着广西“天坑”科考探险活动的开展﹐中国国内的“天坑热”也在逐渐升温。在中国著名的南川天坑溶洞群﹐日前又发现了一种体形大如小猪的硕鼠。它们身长约40厘米﹐看上去就像一群小猪﹐体重至少有五六公斤﹐就连一位村民带来的久经鼠场的老猫也被吓得不敢靠前。

光明网报导﹐从4月8日至4月下旬﹐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美国洞穴基金会和美国牛津大学洞穴俱乐部的科考专家联合组成的科考队﹐对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广西百色地区乐业县的天坑群进行了全方位考察研究。珍贵的化石﹑神奇的动植物﹑独特的地理环境﹐考察中的所见所闻﹐甚至令专家们也惊叹不已。

“天坑”是什么

据专家介绍﹐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它形如一个巨大的漏斗﹐形成于35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旅游探险和观光价值﹐在我国首次发现于重庆奉节县。一般的天坑都是单独的一座﹐而广西乐业天坑却成群出现。专家推断﹐天坑群与乐业县特殊的地质构造有关。

广西乐业天坑群是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专家和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家在一次考察活动中发现的﹐占地约20平方公里。初步已发现有大石围﹑白洞﹑风岩洞﹑穿洞等20多个天坑。“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绝壁所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竖井﹐底部是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几十万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并有地下河相通。森林中有大量珍贵的动植物品种。乐业天坑群地下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积居世界第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乐业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围天坑﹐垂直深度613米﹐南北走向宽420米﹐东西走向600米。

乐业天坑群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60多公里﹐这里发现的“天坑”群﹐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被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胜地”。据科学家的对比研究﹐“大石围”天坑发现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6个大型漏斗中﹐我国占了3个。

意外发现接连不断

相传广西地区自古就是出“龙骨”的地方﹐所谓“龙骨”就是化石﹐这里特殊的溶洞地质环境对化石起到了特殊的保护作用﹐有的专家还把广西这一带的溶洞称为“化石仓库”。这次﹐中外科考队到当地后﹐首先发现的就是大量海洋生物和动物化石。

“乐业天坑群国际科考探险队”在前往大石围天坑半路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化石山﹐山石上留有许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动物轮廓﹐通过剖面可以清晰看到动物的内在结构。科考队的专家初步认定这些大部分是腔肠类动物﹐有可能是单体珊瑚的化石。它们形成于2.5亿年前古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当时这里的海水较浅﹐气候条件适宜﹐化石的发现是华南地区由海洋变成陆地期间极好的见证。

4月13日﹐科考队在溶洞中发现了一些大型脊椎动物的化石﹐这些动物的牙齿和骨骼都很大。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种大型的食草类哺乳动物的化石。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这些动物很有可能是在这个洞内居住或饮水时﹐由于洞顶崩塌﹐被突然压在下面﹐与外界隔绝﹐这样形成了化石。”

专家们认为洞穴中发现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动物头盖骨化石﹐可能是大熊猫的化石。在洞穴的上层还发现了许多被钟乳石包裹的蜗牛和贝类化石﹐这些蜗牛有鹅蛋那么大。专家认为﹐在这样一个溶洞里能够埋藏着如此众多的各种类型动物化石﹐说明在这一地区的不同时期一直都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而且在不同时期这里的自然环境都非常良好﹐植物茂盛﹐生活在这里的大型动物的牙齿和骨骼都非常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对从乐业传回的化石图像进行了鉴定。认为“在同一个溶洞内发现这三种大型动物的化石并不奇怪﹐因为它们同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从它们的形态来看﹐很可能是地质时代更新世中期到晚期的东西﹐距今大约3万到50万年﹐从它们的生态习性来看﹐都是温暖潮湿的地方生活的动物﹐可能几万年前这里的环境比较潮湿温暖。”

在这块人迹几乎没有骚扰过的地方﹐4月9日﹐专家们在地下溶洞熊家洞西洞发现了三种洞穴生物﹐当时洞内气温为16℃﹐湿度80%。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春光教授介绍﹐这些是典型的洞穴生物﹐它们的身体透明﹐消化道都可以看到﹐基本上丧失了视力﹐只留一个小黑点﹐但触觉都很发达。其中一形似蟋蟀的生物触角是其体长的四五倍。当它感觉到人手时会一下子蹦到很远的地方。他说﹕“我们发现三种无脊椎动物第一种属于昆虫类﹐蟋蟀这一类的另外两种是多足纲的﹐这些很可能是新的物种。”

在大石围天坑底部﹐连着两条地下暗河﹐专家们初步探明了它们的分布与走向﹐并且判断出﹕乐业地区的地下河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系统。

专家在地下河里发现了盲鱼和一些虾﹑蟹。从拍摄到的照片看﹐暗河中的盲鱼形似鲶鱼。专家说﹐这是因为暗河里无光﹐使鱼的眼睛逐渐退化而成为盲鱼。

暗河河岸有金黄的沙滩﹐还有形态各异﹑花纹美丽的鹅卵石。暗河的水温十分奇特﹐两条河的河水一冷一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目前还无法确认。

天坑内还发现了被当地人称为“飞虎”的动物和一些鸟类﹐“飞虎”形似蝙蝠﹐个头与猫差不多﹐前后肢有薄膜相连﹐展开后可以滑翔。专家认为﹐“飞虎”就是生活在岩洞里的鼯鼠。

在考察中﹐植物学家发现﹐大石围底部原始森林内的植物种类多达上千种﹐大部分不同于天坑外的植物﹐其中已查明的有被称为是曾生活在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专家在大石围还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羽脉排列十分奇异的蕨类﹐据推测这可能是一种可以与桫椤媲美的珍贵植物。

在大石围天坑的原始森林里﹐有冷杉﹑血泪藤树等珍贵植物﹐还有许多中药材和高大的乔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酸枣树树干需三人合抱才能围绕。

此外﹐科考人员还发现﹕大石围天坑附近的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相连﹐一边洞口冒气﹐一边洞口吸气﹐这种奇异的呼吸景观让专家也一时无法解答。

在溶洞中随即又发现了奇特的动物脚印﹐经过专家的仔细辨认后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猫科动物的脚印﹐但是洞穴中几乎不可能为这么大型的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因此这种动物为什么能够来到如此之深的洞穴﹐这还是个谜。

科考探险引人入胜

随着考察逐步深入﹐庞大的天坑群正日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有人甚至提议﹕天坑可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指出﹕“乐业天坑是世界罕见的系列天坑﹐地位非常突出。十年也探不完﹐要用几十年功夫﹐至少有七八百公里洞穴﹐今后每年要探测﹐可以建成国际洞穴探险基地。”

对于某些媒体对天坑科考报导上的失实情况﹐中国科学院张春光研究员说﹕“对于科学新发现这样严肃的事情﹐有的记者不采访专家学者﹐而就一些其他人所说的话﹐妄下判断﹐大肆炒作﹐恐怕不是一种健康的新闻报导态度。”

几位参加科考的知名专家表示﹐随着科考的继续进行﹐他们相信﹐在地质﹑洞穴﹑动物等学科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在科学理论研究上还将会取得一些新成果﹐朱学稳教授表示﹕“广西乐业地区天坑溶洞群的科考研究还是一片处女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有八大谜团待解 (5/8/2001)    
  • 重庆:天坑硕鼠竟然肥如猪 (4/28/2001)    
  • 在百色大石围天坑底部〈地下600米〉的一夜 (4/25/2001)    
  • 广西天坑底部发现恐龙时代的珍稀植物 (4/24/2001)    
  • 来自广西乐业天坑的组图 (4/24/2001)    
  •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群科考队对冒气洞进行考察 (4/22/2001)    
  •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群内又发现多种珍稀植物 (4/21/2001)    
  •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又发现珍奇植物“桫椤” (4/21/2001)    
  • 广西天坑底部发现只有在恐龙时代才能见到的珍稀植物 (4/20/2001)    
  • 探险“天坑”收获颇多 三大发现惊世人 (4/16/2001)    
  • 大陆广西天坑群发现稀有兰花 (4/16/2001)    
  • 探险神秘“天坑”又发现大量珍贵动物化石 (4/14/2001)    
  • 广西神秘“天坑”群忽现大风 科考大本营天翻地覆 (4/13/2001)    
  •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群一些谜团被破解 (4/12/2001)    
  • 目击“天坑”奇观 科考队详述探险经历 (4/12/2001)    
  • 探险队发现神秘“天坑”下垃圾遍地 (4/12/2001)    
  • 探险广西神秘“天坑”又发现罕见地宫 (4/11/2001)    
  •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群谜团重重 (4/11/2001)    
  • 专家推测﹕ 中国广西乐业天坑群形成于400万年前 (4/10/2001)    
  • 喀斯特地貌–天坑是怎样形成的 (4/1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