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入大学 拟设英语听说门槛

【大纪元1月2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谢文华、胡清晖/台北报导〕国科会昨天在行政院全国人才培育会议,建议大学指考英语考科增列“听力”及“口说”题型,以培育全球移动能力人才。教育部长吴清基表示支持,但他倾向不在指考中加考,拟由学生在高中三年内,自行取得英检机构的英语听说能力检测成绩,检附给大学,门槛由各大学自订。

吴清基坦言,此举必定造成强大反弹声浪,将邀集大考中心、坊间英检机构、专家学者及各大学从长计议。

吴指,大学指考报名人数有八、九万人,要在指考中同一时间检测听说能力,设备及技术上有困难。各大学校系对入学生英语门槛需求各不相同,不宜由教育部订定单一标准。

全国家长团体联盟副理事长林文虎反对大学在入学时以英检作为门槛,他认为,除非把英检机构改为国家单位,才能控管品质、降低收费,否则恐形成城乡差距、弱势家庭子女亦难竞争。

林文虎说,若各大学招生时要将英文的听说能力设为门槛,必须要有教学配套,增加设备投资、补助偏远地区英语师资、降低课纲中的读、写能力。

元智大学校长彭宗平也提醒,台湾是M型化社会,大学普设英语听说能力门槛“太伤了”,将剥夺一些孩子进大学的机会,何况并非每个孩子未来工作上都需要会听、讲英文,“国际化”不需要搞得“全民皆兵”!

宜兰高中校长吴清镛赞成大学入学检附英语听说能力成绩,他说,部分高中、大学对学生设有英检毕业门槛,未来教育部可仿照职业类科检定制度,设立具公信力的国家英检考照机构,或与民间全民英检、托福、多益等机构合作,让学生在不同阶段自我挑战英语能力,但务必要降低检测费。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