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名家长联名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人气 5
标签: ,

【大纪元10月01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由于受到高考户籍制度的限制,很多“移民二代”遭遇既无法在大城市参加高考又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的困境。近日,北京有上万名家长签名呼吁取消这种不公平、不公正的户籍限制制度,让在北京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人,子女拥有在北京参加高考的权利。

9月28日,12位北京“流动儿童”家长的代表聚在北京市教委门口,手持签名过万的《呼吁书》,希望能够亲自交给市教委和教育部,解决他们孩子在北京不能参加高考的难题。

“我们在北京这么多年,给北京纳税,我们应该和北京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参与签名的温州商人朱程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允许在北京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其子女有在北京参加高考的权利。

从今年6月开始,这些家长分别在昌平、通州、海淀等地区组织签名。“这次我们一把宣传牌挂出来,就有很多人过来签名支持我们。目前签名人数已经过万了”。参与签名的家长赖女士和孟女士表示,仅是收录到这份《呼吁书》里的签名,就已经有10281个。

家长建议

一,在同一地完成三年初中教育的,无论有无该地户籍,都有平等参加该地中考、继续高中学业的权利;在同一地完成三年高中教育的,都有在该地报名参加高考的权利。

二,建议全国高考统一命题,即使按户籍录取也不妨碍学生在居住地参加高考,这可以作为临时性解决方案。

或者,进一步平衡教育部直属大学在各省录取的比例,逐步实现各省大致统一的录取比例。

移民二代成“无根的一代”

来北京16年的张先生已经小有成就,不仅买了房子和车,还经营着自己办的公司。惟一让他焦虑的是,在北京十三中分校实验班上初三的儿子毕业后去哪里读书问题。根据现有政策,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但孩子升高中及高考仍需回户籍所在地。

但回原籍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坎。“我们家是浙江的,老家已经没人了。孩子10年前在北京出生,从没在老家待过,浙江话都听不懂,怎么让他回去呢?”

从2005年起,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高考“学籍、户籍”双认定,虽然大部分省份规定,户籍在本地生源不受“双认定”限制。但在陕西、海南等身份,对此规定则颇为严格。这样就造成了有一部分孩子既无法在京参加高考,又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

而这种户籍限制或者说户籍歧视,也给这些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移民二代有没有权利在哪里读书就在哪里高考。这是他们未来所有公平竞争的起点。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未来、也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既不能融入当地城市主流参与公平竞争,又难以回归原籍,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就会趋向游民化、边缘化和被排斥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互相纠缠,他们不是倾向于扼杀自己,就是倾向于报复社会。

2008年,一名一直在京上学的女孩,因参加北京高考报名受阻服毒自杀未遂。媒体报导中引述女孩班主任的话:“这个女生平时好好的,但只要涉及户口,她就情绪低落,不愿意说话。”

而一组数据显示,2000年上海市与外省市户籍的未成年犯人数比大致在6∶4,到2005年的比例已经达到3∶7,即10个少年犯中有3个上海籍、7个外省籍的。北京的情况大同小异。

“绿卡”子女高考难

2009年河北三档高考分数线公布的时候,李莉痛哭了一场。李莉原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享受着北京素质教育的温床,她考上艺术合唱团,参加诸多重要演出,还担任学校电视台节目主持,为外研社录制英语教学征。可是由于父母持“绿卡”,不得不突然回到完全陌生的原籍保定小城插班学习,一切跟着考试大棒转,教材内容不同,进度不一,听不懂,跟不上。李莉的母亲说那时候,李莉天天打电话向父母哭诉,“我们每两个星期就请假陪她,做心理疏导。”

而杨光的母亲侯女士则选择了不计成本从外企辞职,陪女儿回老家四川备考。

与李莉一样,由于北京与当地教育方面的诸多差异,杨光也是从倒数一二名往前追。最终,杨光考取了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新闻系,尽管和北京同学差了一大截,但侯女士仍“如释重负”,觉得“能上大学不错了,”

杨光之所以选择上海学校,是因为杨光不愿再回京读书,她写文章表达对北京的不满:“这座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欺骗并抛弃了我。”

而与李莉、杨光的处境相同的孩子还有成千上万,据北京市教委2009年的统计,北京持“绿卡”的高考子女当年就有700多人,而当时16岁到19岁的有2723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门外焦急等待孩子的父母们。(AFP)

相关新闻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盲流”
家长曝高考移民内幕:有钱摆平一切
“北京绿卡”子弟 陷高考无门困局
杨耕身:洛阳高考移民从潜规则到反规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