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读懂别人

一个人几乎永远读不懂别人,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周边事物的感受程度,以及阅历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两个人对同一问题有着共识,甚至用同一词语表述对事物的看法,但他们自以为沟通的时候,而实际上他们各自对同一词语内涵的理解却是有着层次上的差别的,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也许正因为读不懂吧,所以人和人之间才有那么多的误解、曲解、不解……

在人们对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 出家前为我国早期著名戏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出家动机众说纷纭。以己度人的时候,弘一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就爬上二层楼……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份子、学者、艺术家。对二层还不满足,……爬上三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究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人生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艺术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因而丰子恺“对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丰子恺的“三层楼”说,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所推测的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失恋说、政界失意说等等他心测度,可谓振聋发聩,不同凡响。

丰子恺的“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一说,这里所涉的“宗教”又为何物呢? 谈及宗教,人们极易把它与佛教、基督教义等联系起来。其实宗教与释迦牟尼、耶稣毫无关系。释迦牟尼、耶稣在世时,从未说自己传的是“宗教”。“宗教”只是后人起的名字罢了。相反释迦牟尼、耶稣在世时却多次告诉众弟子:不要为他们造庙塑像,作为偶像礼拜他们。“你们不可做什么虚无的神像,不可立雕塑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们的地上要什么錾我的石像,向他跪拜……”(《圣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释迦牟尼和耶稣要弟子们做到的是实修,而非形式。但后人不听,以人心度佛心,编制了一大套宗教仪礼,做法事的多了,实修的少了,乃至没有了。

这种宗教形式又经上千年的演译演化和改良,形成了与佛越来越远的近代宗教。不信你看:佛讲“舍”,舍弃人类各种贪得无厌的欲望;而今人(指不修炼的人)恰恰是在“求”,求升官发财、求生儿子、求祛病消灾……。总之,人类所有贪欲均在所求之列。殊不知这恰恰是对佛的最大侮辱和亵渎。在一个修炼的人看来,不修炼的人根本没必要去骚扰和亵渎佛。这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法沟通,而一个不修炼的人想沟通佛就更是荒唐了。这是人的悲剧。

丰子恺认为人类有灵魂生活,这一命题便是凡夫俗子所不能及的境界。丰子恺对弘一大师的理解已极其接近弘一大师的本愿。其实,弘一大师对自己的出家原因已有明说,他在书赠其弟子、世界知名音乐家刘质平的偈子中说的明明白白“……前身安见我非僧,今日方知心是佛”,令人遗憾的是人们看不懂。

那么是不是永不会有读懂别人之人?也不是!对此,被马克思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这样说:“一个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仅看清楚你的外表行为,就是你内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神曲》)。智者能读懂人,那么谁又是智者呢?这又用得着中国的一句古话:“真人不露相”!

《圣经》讲:“神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一个常人在迷中怎么能知道你所看到的人是人而不是神呢? 那么又怎样区分神鬼呢?常人毕竟不是开着天目修炼因而能辨鬼神的孙悟空,但佛说:“不计常人苦乐乃修炼者,不执于世间得失罗汉也。”常人可由此言行辨神鬼,同时由此言行也可见──做神并不难!

何谓人生真谛?

读懂“人”,乃不枉为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