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三峡工程36计(十)

4 调虎离山:花瓶波澜,取消资格

“调虎离山”,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违反宪法

为了支援三峡工程统一领导建设,李鹏在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建立三峡省,为此,必须先行组建一个筹备组。一九八五年二月,三峡省筹备组正式成立,李鹏亲自到会讲话。陪随李鹏考察重庆的李伯甯出任三峡省筹备组组长。随即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成立三峡省筹备组的通知〉。计划成立的三峡省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和宜昌地区,湖北省恩施地区的巴东县,和四川省万县市和万县地区,基本是一百五十米方案所涉之区域。

省政府的驻地为宜昌市。有人把三峡省称为不三(峡)不四(川)省。其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置三峡省筹备组是越权,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规定,这个权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不在国务院,更不在中共中央。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三峡省筹备组,改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三峡省筹备组的寿命仅为一年多。三峡省筹备组组长李伯甯因而对这个决定耿耿于怀。这是后话了。

每年三、四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举行全会的时间。一九八五年,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许多政协代表,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没有征求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意见、没有工程可行性报告的情况下,擅自批准三峡工程一百五十米方案,并决定于一九八六年开工,有很大的意见。政协委员、原交通部副部长彭德说:“一九八四年国务院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主上派占了上风,中央领导也表示支持,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一九八五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交通部的几位委员不谋而合,都想说说三峡工程,但当时大家心存顾虑,担心中央已经决定,讲了又有什么用。在第一组的会议上,我按捺不住提出,三峡工程尚未论证清楚,急于开工有很大的风险,建议暂缓上马。我的意见获得了小组七十二名成员的一致拥护,大家推荐我到大会讲。有的同志还鼓励我说:‘你去讲,开除党籍我们保你。’那时我已经没有什么职务,也没有什么官可以罢了,便在大会上说明自己的观点。”当时彭德副部长手持的尚方宝剑,就是周恩来总理当年的指示:“如果因修大坝影响了长江航运,就要把大坝炸掉。”这届全国政协会议共有一百六十七位政协委员,对三峡工程问题单独或联合提出十七件提案,建议缓上三峡工程。

多数委员们认为,国务院必须对三峡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做决定。为此,全国政协组成三峡考察团,以九十三岁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建设组组长孙越崎为团长,从五月三十日起,对三峡地区进行了三十八天的考察。孙越崎为国民党元老,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经济部长,曾在国民政府负责三峡工程规划。考察结束后,他们编写《关于三峡工程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结论是: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该报告对三峡工程的投资、防洪、泥沙淤积、航运、发电、移民、安全等七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三峡考察团的意见,还附上几个专题报告:

一、三峡工程二百亿打不住,可能要突破六百亿;

二、关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三峡工程对航运利少弊多;

四、关于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五、三峡水库会不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驼背长江”;

六、重庆市为什么提出一百八十方案?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