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人物

基隆泉利米香 过这个村没这个店

“过这个村没这个店”木匾上这么写着,悬挂于简家人必经的门槛上方,这是38年次的简许泉对自己与家人所期许的雄心壮志。家中三代人牵引出的台湾米香专卖店-“基隆泉利米香”,不仅登上郭台铭的婚宴,轰动全国,传香到国外。还发展出有3种吃法、全国唯一的冰冻米香。

清苦家境 从小学做生意

简许泉小时家中生活苦,每当放学后,他就拿着草席铺在大树底下,把哥哥藏床底下的古书(漫画书)搬出来,他还会租给其他小孩,一本一角钱;山上盖房,他就跑去搬砖块,从山底下搬到山上去,搬一个赚一角;大约10岁左右的他,就懂得把隔壁阿姨所种的空心菜拿来卖,卖10把赚五角钱。

简许泉有9个兄弟姊妹,排行老三的他,自认歹命仔,自动放弃就学机会,13岁时选择学做餠,自己出来读社会大学。他谈到,那年代,做餠、做铁工最苦。做餠苦在没日没夜,接到订单,不管数量多寡,都要在交单前完成。当学徒时,还没学功夫,就得先学着做琐事。

自行开业 希望学徒能吃饱

退伍后,开始做面包店,当时店口小小间,附近没住家,顾客多是附近中小学生,他也把做的面包交福利中心或学校福利社贩卖,生意很好,也雇请了8个面包学徒、师傅。

有一天家里的学徒告诉简许泉说:“老板我误会你了,老板每次都是等大家吃完饭后,才吃饭,可是观察好一段时间了,老板吃的也是剩下的菜啊!怎么回事呢?”

以前当学徒的人都知道,很多老板都是吃私房菜,等师傅吃饱才轮到学徒吃饭。也是过来人的简许泉深知个中滋味,他希望他的师傅们,都能吃的饱饱的。他笑说:“坐同一条船,这样好做事,师傅、学徒为我们赚钱,理当如此。”

携手送爱心 重身教当严父

不管当学徒,还是开店,简许泉的摩托车,总是载着面包,四处送货。把爱心与温暖及时送给需要的人。台风天断炊他就送面包到老人之家,照顾单亲、弱势孩童,提供清寒奖助学金,他们都尽一己之力。

简许泉有两男两女,他首重身教,一个原则不赌博,连扑克牌都不准上桌,玩玩都不许,他认为孩子学好较慢,学坏较快,对孩子,该给的要给、该培养要培养。



图中间是老板简许泉夫妻,图右是简志源图左是简志儒。(摄影/于婉蘋)

三代情 兄弟齐心发扬米香

第二代老板64年次的简志源与相差9岁的弟弟简志儒,接下父亲的事业,是经过三年的考虑。孩子知道做饼的苦,还肯接下棒子,简许泉感到心满意足。

泉利从传统面包店转型成为米香专卖店,说来真巧,因老中小三代人凑在一起,擦出了绚烂美丽的火花!话说,刚开始会吃副食品的孙子(简志源的儿子),最爱吃的就是米香,有时接到客户米香订单,剩余的小块米香,竟是“阿孙”的最爱。

爱孙护子的心,牵引出独一无二的台湾米香专卖店。简家两兄弟在父亲指导下,研发出约30种多元口味,圆型小片米香,成为代表台湾传统本土的喜饼礼盒(吃米香嫁好尪);连获2009、2010年两届基隆十大伴手礼奖。

简志源说:“父亲着重生意道德,他们兄弟俩遵循父训,不以利为重,一步一脚印传承父业,为永续经营下工夫。”

因为做生意不贪便宜,几年前,泉利才能躲过毒米、毒牛奶、面粉高涨等等的危机影响。简志源觉得,一脉传承,承传的是道德,不是钱。就像回去老家时,邻居说:“你是天送的孙啊!那种留下来的‘德’用不完!”

简志源也谈到,要将米香生活化,让米香再回到台湾人的生活。创业过程中,结合很多因素,以做礼品的心态,来做米香,卖的是感动与服务。将米香转型无形的文化,是可以被传承下来的文化。

他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产品,因此自己亲身跟着设计师开发了“时光宝盒”,卖的就是亲情、友情的感动,还获得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OTOP设计大赏奖。现在正以家的概念,设计环保囍字婚庆创意特色礼盒。@*



简志源研发出的时光宝盒,获得设计大赏奖。(摄影/周美晴)



多种口味的传统米香。(摄影/周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