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活

台水质改善 民众游憩空间增

【大纪元11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宜君台北16日电)经建会今天表示,政府近10年来持续改善维护河川和海洋水质,让民众多出许多亲水游憩空间,未来将继续改善水体环境品质,并结合休闲产业和农村发展,为民众营造优质生活环境。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都市及住宅发展处审议组组长夏家承指出,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明年结束河川及海洋水质维护改善第2期计划后,将推动新的水质改善计划,以打造优质水体环境、维护自然水体水质清净、保障民众亲水环境等现代化国家重要环境指标为目标。

环保署水质保护处科长邱仁杰表示,环保署规划在101至106年间推动水体环境水质改善及经营管理计划,包括让河川再生、水库活化、强化海洋污染紧急应变能力、在106年完成2处绿色港湾建构,以及每年完成9万笔水体品质资料上传公告供民众查询等。

邱仁杰表示,台湾目前约有5座优养化水库,环保署预定先将供应民生用水的新竹宝山水库和基隆新山水库,列为优先改善水库优养化的目标。

邱仁杰还说,环保署将和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海岸巡防署等单位协商,从8处第一类渔港中选出2处建构绿色港湾。

夏家承表示,政府自90年起累积投入新台币113亿元整治河川,重点工作包括清除河川污染物、河岸绿美化、设置人工湿地生态园区亲水空间等。

据环保署统计,河川及海洋水质维护改善第 2期计划完成屏东县万年溪、高雄县凤山溪、台中市柳川、台北县中港大排,以及基隆市田寮河等 5大都会型河川整治,受惠人口达137万人。

经建会建议,环保署日后进行河川整治工程时,应考量后续污水下水道建设与接管期程,保留整合利用空间,以减少不必要的工程。

在水质净化生态工程现地处理方面,环保署至10月止已完成93处现地处理设施,每日减少8,352公斤的生化需氧量(监测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的指标)。

经建会建议,许多处现地处理工程地点已成为景观游憩和生态教育的场所,未来若配合休闲产业和农村发展等相关政策发展,可为民众营造更多亲水游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