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行销

市场营销:中美经商语录和卖灵魂行善

美国商人麦健陆(James McGregor) 是中国通。麦氏写了本书,叫《与龙共舞:十亿客户的商机与挑战》(One Billion Customers: Lesson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在台湾发行。

书中的观念和内部讯息,注定使它很难在大陆与读者见面,虽然他本人还在中国有投资业务、大陆读者也在纷纷下载书中的内容。

商业红宝书和经商语录

麦健陆在中港台生活、工作近二十年,做过记者、报社社长、道琼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及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的前任会长。

来自明尼苏达的麦健陆,曾在越南服役,还有一次穿越中国的背包之旅。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住在北京。

他任中国美国商会的董事长达十年,人脉广泛,中国商界拼打多年,了解许多内幕。商会职位本身,想必给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加上他记者的功底和深刻的洞察力,游刃中美商界,自然不在话下。

麦健陆的中国经商语录,被称为“商业红宝书” ,它比中共前领导人的语录,要精彩多了,充满东西方的商管智慧。

比方说,“在中国,能够不用对自己的决策负责,那才是真正的有权” ,“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外部世界对它的了解” ,以及“中国人的合资理念就是在得到你的技术、经验和资本的同时,还要保留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 等等,都非常精辟。

麦健陆还发现在中国,法律合同推敲得再认真,如果政治上反对,它们也很容易就变得无效。这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中国法律形同虚设的内涵。

五年前的观察

五年前,麦健陆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发球权(优势)在中国” (Advantage, China)。文中麦健陆感叹说,美国正在失去对中国的情报战,不是在间谍卫星、电子窃听、和谍报人员方面,而是在如何了解当代中国、探讨中国问题方面,缺乏智慧和能力。

麦健陆认为,美国人既不知道中国会向哪里去,也不清楚中国为什么要收购美国公司,已及美国人为什么对此保持警惕。

麦的见解是,中共对美国的了解,远比美国对中共的了解要多。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在人类史上,永远都是弱小者、觊觎者、试图后来居上、以及希望取而代之者,在仔细研究自己的对手和敌人;而强大者、自满者、安于现状和高枕无忧者,从来都对挑战者估计不足。

以夷制夷的新用

麦健陆觉得,中共在沿用明清“以夷制夷” 的策略(Playing the barbarians off against each other),这是一个有趣的的想法。

坦率地的讲,虽然笔者在西方居住了二十多年,人生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度过,却怎么也想不到“以夷制夷” 的“夷‘‘家版本,居然是这样理解的。

当麦健陆发现,美国国会议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居然在主人面前开始吵架,他觉得这可能向中国人验证了西人都是“野蛮人” (barbarian)的设想。

麦健陆没想到的是,中国人早已不这样想了,国人其实非常崇尚西方文明、羡慕美国人从总统到议员到出租车司机,都可以直抒胸臆、自由发表见解。他也想像不出,在中南海表面的和谐、九常委齐齐给丧生海地的军人假鞠躬之际,背后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是每个人都想逃脱、但又逃不掉的梦靥。

二十年和二百年

麦健陆敏感的发觉,中国过去二十年所经历的,很像美国过去的两百年。比如,美国历史上的原始资本积累、1920年代的金融危机、30年代乡村到城市的迁移、50年代的汽车和私宅、以及60年代的社会动荡,都在过去的二十年,在中国浓缩、集中式的爆发。

这个比喻很有意义,可以给研究中国事物的人,一个崭新的视角。谁知道呢,过去中国的二十年间,“时间” 可能的确被上帝之手给拨快了。

如果麦健陆的联想具有启迪的作用,那更致命的问题是,相当于美国1 8 0 0年代原始积累的中共特权阶层的新积累,和类似大萧条时代的金融混乱和民权兴起,当它们与中国的财富分化、股市动荡、城乡剧变、以及群体事件频发结合起来时,中国社会有足够的克制和约束力,以保障中共不被淹没在十几亿人民愤怒的“汪洋大海” 之中吗?

麦健陆记得海湾战争开始时,他在北京火车站,看到黑压压、成千市民在电视上目睹美国导弹咆哮袭击巴格达的烟囱时,目瞪口呆的惊讶表情。他意识到,隔壁中南海里面,那些领导人也是同样的吃惊。

麦健陆和美国商人、政治家想像不到的是,中共其实更怕中国老百姓自己。他们知道美国人不会无缘无故把导弹往中国扔,但访民、维权人士、和上访的退伍军人,则会轻易的翻过中南海不太高的高墙。

遗憾的是,麦健陆精明商人的本性,战胜了他记者的纯真天性,他也接受了中共狭隘爱国主义、拒绝西方民主、抗拒美国阴谋的把戏;甚至不自觉的开始成为中共的说客了。

五年后的今天

五年前麦健陆的文章发表后,五年后的今天,他和美国商人们一道,意识到了许多新的发现。

外企在中国,虽然带给中国急需的资本、技术、培训、源代码、和管理经验,也建了许多学校、孤儿院、扶贫救灾、和奖学金。但他们现在得到的,是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中国合作伙伴忘恩负义,甚至会在国际市场与西方伙伴拚搏起来。

麦健陆也敏锐的感觉到,中国政府和企业现在越来越不稳,游移不定,极端排斥外企。“嚣张气焰的背后,是安全感的缺乏。” 谷歌事件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对立的加剧。

作为投资中国的美国人,麦健陆建议中美抬起头来,寻找解决之道。麦即将在2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上发表 “解决中国问题” (The China Fix)的新文。但中国会向哪里去?麦健陆如果看过九评,看法可能就不一样了。

话说回来,麦健陆“红宝书” 中笔者最感叹的,是“你若决定屈服于中国的腐败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么想办法卖个好价钱,到老的时候多做些善事。”

问题是,凡胎俗子如果不修炼,即使你有足够的钱,谁能保证能活得足够长久、有机会做善事呢?万一在一命呜呼之前没机会行善, 自己的灵魂又给出卖了,那可就糟透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