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

台商成肥羊 两岸司法互助用不上

【大纪元3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耿豫仙台北报导)台商受迫害,不足为奇,但中国法院在被告不出庭,没有答辩下,判原告(台商)败诉,理由是被告未出庭,为了维护被告权益,驳回官司。立委黄伟哲说:“法律见解不是很重要,跟法院、法官熟不熟才是关键”。

法务部检察司检察官汤伟祥表示,依被害人提供的判决书来看,判决书并不完整,而且在一造缺席时,这样的判决公不公正,符不符合情理法,值得推敲。

曾在去年江陈会谈刊登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广告,痛陈北京通州人民法院判决不公的受害人彭梁政女士,29日在黄伟哲委员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她说,法院以保护被告权益而驳回,被告却还在事后恐吓她,再要追究,就将她“灌水泥埋了”。

2006年,在北京奥运前大兴土木的工程下,看好中国的前景,彭梁政耗资台币一亿元买房产,却被当地人所骗。

这场官司彭梁政以民事诉讼打了三年,但在两岸司法互助的协议内容来看,法务部很难有任何作为,汤伟祥解释,国际司法互助,从学说或实务的操作都包含民事与刑事。但两岸的协议,民事偏向于“判决认可”程序的规定。双方能进行,提出请求的刑事部分才是法务部能做的重点。

彭女士的弟弟梁任栋强调,不管民事或刑事,都是一个司法体制,今天民事得到这种判决,他与他姐姐认为不须再申请刑事诉讼。他说,今天在民事诉讼彻底走一遍,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且,如果司法互助,只是这种形式上的协助,以后成千上万民事上的受害者如何处理,这才是重点。

彭女士仍坚持民事,同时要求海基、陆委会及法务部给予协助,对通州人民法院的判决合不合理、以何种理由做出如此的判决,给她一个交代。

但对于陆委会、海基会的协助,梁任栋寄望不大。他说,他们只充当了“两岸邮局”的角色,协助不大。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