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揪团当寄养家庭 最公益的老鼠会

【大纪元4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27日电)家住宜兰的陈美华相招亲戚3人加入寄养行列,基隆新家坡社区7个好邻居揪团当寄养家庭,戏称揪团当寄养家庭是“最公益的老鼠会”,还能培养自己的儿子成为别人的好老公。

陈美华说,自己本来是家扶基金会的志工,有一天分会主任问她要不要做寄养,不久第1个寄养的4岁孩子就到家里来。1年后又有孩子急需寄养,她打电话问二嫂黄素霞的意愿,没想到二嫂还约了隔壁的姊姊黄素招一起来。

13年来,陈美华照顾过寄养小朋友20多名,有等待收养的婴儿,也有特殊疾病的病童,也有偷东西、搞破坏的行为偏差儿童,还有法院转向安置的问题儿少,她的经验丰富,常成为新手寄养家庭的咨询顾问。

黄素招带过6个孩子,她记得最困难的经验是2003年寄养小朋友疑似感染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她陪着小朋友去台北荣民总医院隔离住院,宜兰家中孩子却没人照顾,还好当时隔壁的妹妹帮忙照料,这就是相招做寄养的好处。

替别人养孩子的乐趣是什么?黄素招说,最大快乐就是看到寄养孩子平安长大。

基隆新家坡社区的郑素真,曾因寄养孩子发生热痉挛,急得如热锅蚂蚁。她说,她有3个小孩和2个寄养孩子,每次一起带出门,别人看到5个大小萝卜头,不免会好奇;她都会跟别人说,“这5个都是我的孩子”。

郑素真是被邻居洪阡瀛相招当寄养妈妈,洪阡瀛身为揪团总召,6年来连自己在内共在同社区200户邻居找来7户当寄养家庭,还在隔壁武隆社区找到1个。

有人向洪阡瀛开玩笑说,“你这样做寄养,好像老鼠会”。洪阡瀛笑说,当初她是看到社会太乱,孩子没人照顾很可怜,才会做寄养人,要说老鼠会,也是为了做公益。

邻居柳铭君说,家中孩子非常喜欢4岁及10个月寄养孩子,甚至变成妈妈的小帮手。郑素真也有同感,她看到小儿子熟练抱起寄养宝宝喂奶、拍背、哄睡,有感而发跟别人说,“我这是帮别人训练好老公”

寄养妈妈的另一半如何看待寄养孩子呢?这几人异口同声说,老公不反对,有时看到老婆忙不过来,还会帮忙做家事。

家扶基金会执行长王明仁分析,寄养家庭有做好事、你我相约的连锁效应,因为有向心力凝聚,又能彼此切磋照应,往往能持续寄养服务多年不间断,形成寄养家族传承、邻里相招寄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