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草如 彩绘寺庙彩绘人生

人气 101
标签:

 不同于寺庙工匠的沿袭与装饰,留学日本的台湾寺庙彩绘工艺翘楚蔡草如认为“艺术是修持得来的,谁的修养好,谁的艺术成就大。”重德礼佛,辅以素描、写生及中国水墨功底,蔡草如的彩绘成就被誉为“堪称近代中国、台湾第一把交椅。”

“入夜后,好友纷纷上门,有少年同窗、艺文界伙伴,也不乏慕名来访者,大家进了门后主人奉茶上点心,大家彼此交换生活心得,一起欣赏主人近作,或品评登门求教者的作品,俗世的、艺术的、信仰的,大家忘却身份,好不融洽。”前台南市国画研究会会长杨智雄回忆当年在他的老师蔡草如工作室的情景。

杨智雄说,那是座落在“人和街”上一间三、四坪大小的“陋室”,“陋室”里八尺高,木条补强的夹板所充当的画板上,老师用胶彩、水墨画出了千百幅慈悲庄严的佛祖、观音;肃穆儒雅的关公、孔子,甚至还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乡野邻里景致,成为名闻一方的艺术家,而老师的为人正好和街名相呼应,经常吸引很多人在此相聚。

东瀛深造 写生功力精进

蔡草如于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台南,自幼展现绘画的艺术天赋,国小参加当时台湾总督府举办的海报比赛,一举拿下首奖。他的舅父陈玉峰是台湾寺庙彩绘名家,蔡草如耳濡目染之中,也步上寺庙彩绘之途。

对于艺术,年轻的蔡草如有着更远大的抱负。在母亲的支持下,蔡草如于一九四三年前往日本川端画学校深造。杨智雄表示,蔡草如留日期间目睹许多名画原作,并且“亲炙当年小松筠、川端玉雪等名家在艺术上的投入与奉献,对日后的绘画创作生涯有正面的影响。”

在日本川端三年严格精密的描写训练,也使得蔡草如写生画功更上层楼。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振贤表示,日本画家往往对人体解剖、肌肉纹理都有严谨的考究,蔡草如也受到这样的培养,他体察人物、深入自然山水、走近民间生活,不间断的写生,“充份掌握人事物其特殊的个性、各自独特的表现,而且贴近人生,深具亲和力。”


蔡草如画作贴近人生,深具亲和力。

杨智雄举例:有一次老师画一幅“羲之爱鹅”,画来画去,就是不满意。“后来我们到市郊一处养鹅场,顶着大太阳,大约画了三小时,对鹅的动作、神态有了彻底了解后,才收笔回家。”后来蔡草如陆续画了几幅“羲之爱鹅”,“下一张没有画之前,我都觉得眼前的就很好了,但是却一张比一张还要好。”


蔡草如画作“羲之爱鹅”。

庙宇彩绘 注入艺术神髓

一九四六年,蔡草如自日返台。庙画工程奠定了他的经济基础,也打开了他的知名度。长年下来,台湾许多庙宇古寺都曾留有蔡草如的作品,如关仔岭大仙寺、佳里震兴宫、朴子配天宫、府城万年殿、开元寺、灵佑宫、朝皇宫、三官大帝庙、开基武庙、福隆宫、妈祖楼、观音讲寺、普济宫、海安宫等等。

一九七零年,泰国徐氏宗祠修建,主事者到台湾观摩各处寺庙,看到蔡草如在日月潭文武庙的作品后,还特地礼聘他赴泰国为徐氏庙作壁画。

“寺庙彩绘工程之外,我父亲还是非常钟情水墨、胶彩的艺术创作。”蔡草如儿子、现任台南市国画研究会会长、同时也是台湾胶彩画协会理事蔡国伟回忆:“他很勤劳,天刚一亮就一定起床,带着画本到工地,四处写生,除了为寺庙工作外,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画艺的摸索与专研。”

一九四九到一九六零年间,蔡草如多次荣获全省美展第一名,多次获奖后,成为全省美展评审委员;一九五三到五七年间,他连获三次台阳美展最高荣誉“台阳奖”。

一九六四年蔡草如创立“台南市国画研究会”,并于三月二十五日美术节举办第一次“国风画展”。因为这个展览名称,当年台湾书画大师于右任致贺时题字为“国风画会”,此后许多人就以“国风画会”相称。

杨智雄表示,蔡草如一方面以其温朴雅实的为人,为“国风画会”会员立下鲜明的人格风范;另一方面在技艺上,他则提倡写生观念,而不是因循临摹。他亲自带会员从“实际的山水、人物描写中,用心感受,体察内涵,塑造出画家自己的风格。”

“国风画会”顾问颜长裕回忆当年与蔡草如一起写生的情景:“我们去过苦苓湖、龙船窝、燕巢的鸡冠山、虎头埤、月世界、左镇、玉井、甲仙、曾文水库近郊、溪头、冈山、六龟之十八罗汉山……老师还都多次教我如何将写生稿重画出更生动的作品。”

台湾美术史学者萧琼瑞认为,蔡草如以庙画工程为业,然而他却不像一般工匠,只局限在技艺的简单承袭与重复训练,他把民间庙画升华到一个艺术的表现,这在两岸都是绝无仅有的。

萧琼瑞教授进一步说明:“以往寺庙工匠沿袭前人底稿色彩上的装饰,对于人物没有内涵的刻划。蔡草如先生因为有素描、写生功底以及中国水墨基础,他的笔调色调、造型纹路,都已进入精致品质,而且能够传达出人物的神韵。”他认为蔡草如在寺庙彩绘上的成就“堪称近代中国、台湾第一把交椅。”

谦冲人和 视名利如浮云

蔡草如名气响亮,寺庙负责人对他都礼遇有加,可是他每到工作场上,遇见任何人,一定会亲切的向他们打招呼,就是搬砖头、涂水泥的学徒小弟也是如此。

蔡国伟表示,因为祖母一再叮咛“不要靠借贷来买屋或盖房”,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一家都生活在窄小的屋檐下。虽然住处简陋,但是他个性宽和,不高傲,所以人缘非常好,几乎天天都有一堆朋友来访。“如果父亲在家,那就像‘三班制’一样,早上、下午、晚上都有不同社会领域的人来家里喝茶、看画、聊天。有时父亲在屋里作画,门外来了卖凉水、点心的小贩,他都会招呼他们进屋。”

一九八四年,台南市文化中心落成,市长慕名找到了蔡草如,请他绘制演艺厅帷幕,然而蔡草如却婉拒。杨智雄回忆说:“老师认为这是公共事务,应该公开招标,不能因为自己名气大,就不注重这些细节。”

后来时间紧迫,无法进行公开评审,蔡草如在坚持不收分文的条件下,承接重任。于是蔡草如绘制了一幅“雅乐和鸣
有凤来仪”,这幅作品“祥云回绕,彩凤盘翔,满天散缀着象征府城的凤凰花,经营出生动又典雅的气氛”,不但了却市府一桩心愿,蔡草如的名家风骨更为府城艺术界立下典范,至今仍传为佳话。


蔡草如为台南市文化中心绘制的“雅乐和鸣 有凤来仪”。

礼佛修心 无私奉献画作
 


蔡草如观音画像。

 


蔡草如画作“关公”。

画家王国和提到,蔡草如有一次看画展时曾说:“艺术是修持得来的,它是一种修养,谁的修养好,谁的艺术成就大。”蔡国伟表示,父亲礼佛虔诚,每天早上蔡草如会恭敬的在佛案前上香礼拜后,才开始作画。因此观看蔡草如众多观音、佛像、关公、孔子等神佛与先贤圣哲的画像,都能感受到肃穆慈悲,“他在作画时对这些人物的虔敬之心,发于肺腑,而体现在作品上。”

二零零七年蔡草如临终前,决定将其创作生涯当中,极具纪念价值及代表性的一百幅画作捐赠给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为其淡泊无私的道德修为作出最真实的诠释。

以蔡草如的声望,这些作品价值不菲,但蔡国伟认为:“钱花得完,艺术作品生命无价。捐赠父亲最精华也最钟爱的画作给国美馆,身为家属,很高兴父亲的画作可以有一个好的归属。”

蔡国伟于二零零八年将捐赠的作品数量追加到三百多幅,他希望蔡草如一生的画艺成就、作品内容中对信仰的虔敬、对宝岛大地与乡土文化的关爱,以及展现出来的精神高度,能让更多人观看、领受。

应物成象 再现自然景物美学特质

为了呈现蔡草如艺术成就,同时彰显其捐赠作品的无私风范,国立台湾美术馆将于八月八日起举办“应物成象──蔡草如捐赠作品展”。

国美馆馆长薛保瑕表示,蔡草如先生的画作丰富了国美馆典藏内容的多元性,并且对于战后台湾早期省展体系美术史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台湾美术史研究的推动更深具意义。

主办这次展览的国美馆编审林明贤说,美术史向来着重于对学院派,或是主流市场画家的记载,而蔡草如一方面是民间寺庙彩绘工艺的翘楚,同时又在日据时代留学日本,孕育出以写生为创作渊源的艺术道路,其身份是相当特殊的。

林明贤认为,蔡草如除了传神的人物画之外,他的画作往往能再现“自然景点的美学特质,他画的地方都能找到真实的景点,而那个地方的美,也确实就像画作表现的一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