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外电:中国工资上涨 台商出走经济转型

【大纪元6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综合编译) 这几星期内一系列涉及全球大型公司在中国的劳资纠纷不断发生,中国劳工工资上涨,显示出中国正走向一个更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的重要转型,但是可能迫使在中国营运的台湾电子厂商及外国厂家转移到其他亚洲国家。

台商出走

《美联社》报导,台湾电电公会理事长焦佑钧表示,由于大陆的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他们正在协助中国的台湾企业到印度、印尼和越南寻求新的生产基地。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劳动力短缺,中国的工资今年初就开始上涨。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团周日表示,深圳厂的基本工资将从10月起调高为每月2,000元人民币(293美元),这是公司这几周来第二次工资调涨。到今年5月前,基本工资是900元人民币(130美元)。

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成为台湾企业寻找廉价的土地和低工资的理想地点。据说有高达50万台商及其家属在大陆生活,台湾人投资大陆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中国经济转型 国内消费增加

《华尔街日报》 8日报导,星期一,本田汽车在中国的一家排气管供应厂发生罢工,震惊公司。不到一星期前,本田才解决了一起瘫痪营运长达10天的罢工,给工人调薪24%。

本田的罢工是这几星期内一系列涉及全球大型公司在中国的劳资纠纷中的一件,显示出中国正走向一个更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的重要转型。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劳工由于工资上涨而变得富有,他们开始花更多钱,减低了中国经济受繁荣与萧条周期的影响,而且给其他国家的成长提供更大的支撑。

“几乎所有产业的工资都快速上扬。这是一个非正面的发展”,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表示。

这种转变让依赖中国的廉价劳工以维持廉价产品的公司难以处理。

“这是一个分水岭。你不能再依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台湾电子厂鸿海精密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郭台铭认为。

虽然鸿海这类公司生产了全球电子消费品的很大比例,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的上扬并不一定会造成物价大幅上升,部分原因是公司还可以提高生产力并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也表示,继1月份调涨中国厂的工资15%后,今年还会再调涨15%至20%。

最近几星期社会多关注在外国企业,因为它们在中国是劳工权益人士和媒体的显着目标,而且因为他们占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很大比例。不过,工资的变动也影响中国本土企业。中国各地方政府最近几星期陆续宣布了5%至27%的最低工资调涨,将影响所有的公司。

这些变化可能产生长远的影响。家庭收入占中国国民所得的比重在过去10年不断下降,意味着中国经济成长的好处主要流向了企业和政府。

要扭转这个趋势很重要:创造一个非由政府投资和出口,而是自己的消费者带动的中国经济。一直在推动对中国提高家庭收入,并更转向国内成长模式的美国官员已经注意到并欢迎这种转变的出现。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上个月访问北京时说,“看来中国似乎在转向国内消费。”

因此,外国公司要在中国经营可能会变得比较复杂,特别是如果工人越来越敢挑战这些限制。

不过,企业还有调涨工资又不导致价格大幅上升或利润大幅下滑的空间,因为中国的工厂越来越有效率。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估计,中国的劳动生产力(每一名工人的实质生产价值)在过去5年每年提高9%以上。

这部分反映了企业在工厂设备和自动化的更多投资,使得每一个工人能做更多的策略,鸿海也表示,未来几年可能还会继续这样做。工资提高,加上更自动化的工厂,可能减低塑料玩具这类低阶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不过这对制造电子产品和其他高阶制品是个好办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