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功号首航南极33年 危险又神秘

人气: 17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静萍基隆8日电)“真的随时会送命”!海功号首航南极时,随行采访的前中央社特派员胡宗驹,今天回到基隆碧砂渔港,笑眯眯地站上已经斑驳锈蚀的海功号甲板,昔日的采访精神仿佛又上身了。

海功号是水产试验所投资建造的试验船,曾4度远赴南极探测南极虾渔场资源。

民国65年12月2日,海功号从基隆八斗子渔港出发,首航到南极“恩得比”海域进行南极虾渔场开发。当年除船员外,还有3名记者及多名渔业研究员随行,胡宗驹就是随行采访的记者之一。

已经从中央社退休的胡宗驹与水产试验所海洋渔业组研究员王敏昌、前省府渔业局观察员张明添3位曾登船参与海功号首航的人员,今天回到基隆碧砂渔港,参与世界海洋日“海功号30年礼赞”活动。

回想33年前的南极采访任务,胡宗驹表示,“真是荒唐的旅程”,他说与其他2名记者奉命到南非开普敦港与海功号会合,一起航向南极,但当时船上设备不佳,根本还没准备好就出发。

胡宗驹回想那段采访行程,对他的人生来说,海功号随行采访的1个月“是印象最深刻的采访经验”。尽管胡宗驹后来又派驻美国旧金山、纽约、华盛顿、休士顿等地,但海功号采访经验在他的记忆中占了很重要的一块。

退休后的胡宗驹以“吴育刚”的笔名,在网路上写下了“梦回南极洋”的一系列回顾。

相较于水产试验所当年出发时所抱持的信心,胡宗驹说,航行南极洋应有的破冰、保温设备,海功号上都没有准备,当时南非开普敦港曾在海功号出发前提醒,但船长只能派人用望远镜在船头瞭望,以免撞上冰山。

胡宗驹得意的说,因对航线的不熟,加上纬度变化太大,船员及研究员几乎都晕船,只有3名随行采访的记者还活蹦乱跳,到处张望,“跑来跑去也没问题”,抱持的就是采访工作的使命感。

也因没有保温设备,胡宗驹表示,航程中有多次机器抛锚,海功号停在海上动弹不得,“幸运的是当时都是风平浪静,不然就回不来了”。

由于船上的电报设备不佳,随行的3名记者只能透过在大西洋作业的渔船将记者所发的报导,用电报方式发送回台湾,当时海功号的船长陈长江还要求记者,“每天只能发50个字的新闻稿”。

回想起捕南极虾的过程,胡宗驹也认为,日本捕虾船一网可以收获30吨的渔获,但海功号下网却只有3吨渔获,实在差太多,显然出航前的网具设备设计不佳,但没经过这一回,谁知道呢?

多年后甚至传言,海功号当年还兼负着神秘的外交任务,载运军事物资。胡宗驹摇摇头说,3名记者真的都不清楚,只知返程回到开普敦港后,原本计划要前往英国伦敦旅游的记者都接到台湾“请立即搭机返台”的电报命令,在不敢抗命的情况下,只好立即返台。

不过,胡宗驹以数十年的记者经验判断,当时外交情势险恶,有些秘密外交任务必须支开船员及记者,实在是“无可厚非”。

目前定居美国休士顿的胡宗驹,希望退役后的海功号能够规划为博物馆,他也愿意回台担任海功号导览志工,希望能够继续发挥记者“鸡婆”的个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