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新闻

韩国艺人自杀原因探析

【大纪元7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南昌熙/赵润德韩国首尔报导)李恩珠、UNEE、郑多彬、安在焕、崔真实、崔真英、朴龙河……,一个个韩流明星象划过夜空的流星,仅仅留下了闪亮的一瞬。各界在为他们叹息之余也在反思,同样是明星、名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唯独在韩国频繁出现自杀现象,并且全国自杀率在工业化国家高居首位。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韩国艺人独特的生存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明星隐私得不到保护,负面新闻随时会被网络迅速发酵,加上韩国人“面子重于生命”的特点,导致一些人在超负荷的精神压力下选择自杀。

生存空间狭小 压力难以排解

江北三星医院精神科专门医师、大韩神经医学会宣传理事长申英澈教授,日前在接受“大纪元”电话采访时表示,韩国的演员们没有排解压力的空间,特别现在的因特网很发达,到处都能监视你,网络上散播的谣言也给很多艺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演员们自由的生存空间就非常小。

2007年2月,素以邻家女孩形象广受欢迎的艺人郑多彬自缢身亡。据传,郑多彬是因为网上流传的恶意诽谤而受到巨大的精神痛苦。2008年10月2号,素有“国民天后”之称的韩流巨星崔真实在家中自缢。据悉,她在自杀前也深受网上谣言的折磨。

舆论认为,与表面上的风光不同,韩国明星们实际上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旦事业处于低谷,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将弥漫周身。一旦他们的所作所为达不到社会的要求,迎接他们的便可能是网民文革式的偏激谩骂。当压力长期难以排解时,随之而来的忧郁症也会愈加严重,而忧郁症被认为是造成自杀悲剧的祸首。

在其它国家,明星艺人们的生存空间相对宽松。有一位美国的演员表示,在西方国家对演员的隐私或失败比较宽容,粉丝们也用宽容的方式去对待私生活上出现问题的演员或他们的失败。

一位日本的演员表示,日本人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对明星造成严重伤害的言论不那么尖锐,如果出现这样的言辞,那么演员所属的公司有专门的顾问去解决这些事情。而在韩国,一切痛苦和精神压力要由本人独自承受。

光环下的名人 面子重于生命

在普通大众中,到精神科进行咨询和接受治疗已经逐渐被看作是正常的事情,美国、日本的大型演艺企划公司都会雇用专门的咨询人员,定期检查所属艺人的心理状态。但在韩国娱乐圈中,光环下的名人们容易把面子与尊严联系起来,不愿接受专业心理辅导,更担心自己到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消息传出,如此一来,心理压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疏导。

专门研究自杀问题的西江大学学生生活咨询处教授姜利荣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强调了演艺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心理处于困境的时候接受专家的帮助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对演艺人来说允许这种治疗的周边环境很缺乏。”

策划公司方表示,对演艺人的这种管理是现实生活中很难的,因为他们不能不考虑粉丝的视线。

一位韩国明星的经纪人表示,明星有烦恼的时候安排他们单独去旅行,为的是解除这些压力。但是最近连这种方法也不容易尝试,因为因特网的发达和高科技IT技术的普及,明星的私生活很容易被暴露出来。

专家指出,从明星艺人接连自杀的心理背景中可以了解韩国人容易走上绝路的原因。延世大学心理学教授黄相旻表示:“很多韩国人都是通过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来获得认同感,因此,如果自己的状态不佳,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做出极端选择。依靠大众人气生活的艺人心里的这种倾向更强,从而导致他们选择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自杀之路。”

名人自杀带来的“维特效应”

江北三星医院精神科专门医师、大韩神经医学会宣传理事长申英澈教授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说,不同的文化差异使韩国民众对自杀产生了一种同情心理,这也是韩国自杀率极高的因素之一。西方人视自杀本身是一种罪恶,可是韩国却认为‘他选择了自杀,可见他平时受到多么大的痛苦’,也就是说以同情的视觉去看待自杀,这种社会文化的因素也是自杀的一种起因。

实际上,韩国艺人自杀产生的“维特效应”,的确对那些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普通大众产生着巨大影响。韩星朴龙河自杀后,韩国影视圈一位李姓制片人7月1日在寓所内自杀身亡;韩国摇滚乐队Lazybone主唱兼吉他手芦振宇于同日凌晨跳江自杀未遂;就在7月2日朴龙河出殡当日,他的一位49岁女粉丝也自缢身亡。

女星李恩珠自杀后的一个月内,首尔市平均每天的自杀人数从0.84激增到2.13;安在焕当年自杀后,也相继出现模仿他自杀的事件。韩国平均每天有35人自杀,自杀率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

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小说,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讲的是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维特效应”因此得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