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补教:作文应变 时事切入较佳

【大纪元7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2日电)补教老师今天表示,大学指考国文科阅读题目,考生时间会花很长,导致作文时间可能不够,作文程度好的学生较吃亏。作文题目“应变”若能着眼国家社会案例,较易获高分。

指考第2天考国文,补教协会国文老师陈鸿展下午表示,今年考题文言文和白话文比例,和往年相较,白话文增多,但宋词考2题,分别为苏轼“沁园春”和晏几道“鹧鸪天”;其中“沁园春”这篇要求考生厘清文句中的时间顺序,是具鉴别度的考题。

陈鸿展指出,第16题要求以复杂的文章,用简单的图示作为答案,因为解读不同,他认为答案为A,但高雄补教业者认为答案是B。

另外,第21题部分,补教老师陈兴认为,答案除A、B之外,考生若再多选D,也应给分。因为答案中的“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散曲,文字不够周延,具有争议性。

陈兴表示,考题中还出1题大陆作家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其他还有丹‧布朗、契可夫的小说等,强调阅读能力,考生需多元阅读,更要熟读高中40篇共同选文。

在非选择题部分,文章选读依楚辞“渔父”一文再由蒋勋改写白话。陈鸿展表示,此题有创意,而且也不难。

作文题目“应变”,陈鸿展说,考生除自身生活经验,如大考碰到身体不适如何应变外,若能着眼国家、社会案例,如八八风灾、金融风暴等应变,不论抒情或议论,较易获高分。

补教老师认为,文章选读占18分,要求书写200至250字;作文27分,若按比例,考生只写400字,恐怕是不够;所以非选部分,应如去年文章选读占9分、作文36分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