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暑假拼身高 进补看门诊

【大纪元7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31日电)暑假一到,儿童内分泌门诊变成“拼身高”门诊,家长看到女儿初经来潮、儿子开始变声,就开始紧张;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都算正常,只是家长期望还要高人一等。

杨妈妈的大女儿开学后升国二,现在身高160公分出头。她说,大女儿半年前初经来潮,不知道还会不会长高,最近她预约挂诊马偕、国泰医院,会带着大女儿连同小2岁的二女儿,准备照过X光测量骨头年龄后,看看生长板是否闭合,再决定要不要进补。

升国三的简祐哲这个暑假参加能仁家商篮球营,他从升上国一开始,妈妈就经常炖中药替他进补,现在他身高近190公分,可是要打篮球的身高最好要2公尺,目前不够高,还要继续努力。

职业妇女张妈妈有个175公分念大学的儿子,她说,好在婆婆带孙子时,常常到市场买鸡肉和排骨,炖煮顾脾胃中药方,等到孩子学跆拳道时,又加上中药成药,这些应该对拉拔身高有帮上忙,因为她和丈夫都很矮。

台大医学院小儿科教授江伯伦说,现代孩子的营养好,将基因与生俱来的身高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然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盼望再争取几公分长高空间,于是趁着暑假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儿科内分泌门诊塞满人。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教授蔡辅仁也有同感,他碰到家长要求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然而;只有身高在同年龄层吊车尾3%的儿童青少年,才要药物治疗生长迟缓问题,每1万到2万同年龄孩子中,大概只有1人需要注射生长激素。

日前台中市警方查获伪药集团贩售仿冒生长激素注射剂,检方担心假药流入基层诊所或药房。蔡辅仁说,民众对生长激素有迷思,假药有可能沦为儿童增高、运动员增长肌肉、中老年人抗老化的偏方。

孩子的身高大部分是由父母遗传决定,台湾儿科医学会秘书长李秉颖说,父母身高加总加12再除以2,为儿子身高的预测值,父母身高加总减12再除以2,为女儿身高预测值,儿子预测值差距正负7.5公分内,女儿差距正负5.5公分内,都算正常范围。

点进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的首页,家长可以找到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生长曲线的资讯,照表比对,就可以了解孩子是否生长迟缓。蔡辅仁发现,似乎家长希望女儿至少不要矮于160公分,儿子起码要170公分以上。

蔡辅仁说,男孩子除了变声之外,其他的第二性征发育不明,但女孩子可以检查乳腺,判断乳房第二性征出现与否,把握第二性征出现前,努力拼身高,等到初经来潮进入青春期,则是最后冲刺机会。

不少业者都推出“转大人”、“补骨方”等中药或保健食品,迎合家长为孩子进补拼身高的需求。台湾儿科医学理事长张美惠不予置评,她说,均衡营养、睡眠充足、运动及饮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