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史博馆九月之星:石湾日神与月神

【大纪元9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白亚士台湾台北报导)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这对石湾窑日神和月神,体积硕大、有半人高,生动写实的陶塑、栩栩如生的姿势相当罕见而壮观,加上衣冠配饰有蓝、绿、褐、浅黄、雪白等鲜丽多彩的釉色,充分展现石湾陶温润浑厚、朴实自然之美,是史博馆藏中十分杰出的作品,九月份特别规划选为“九月之星”,在馆内三楼做系列展出。

中国人对日神、月神的崇拜,起源自远古的夏商周三代。据《礼记·祭义》的记载:“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足可以证明。传说中日月二神与人类的起源息息相关,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的左眼化为“日”,右眼化成“月”,所以又有日月创世之说。

另一传说日月神明就是伏羲与女娲,伏羲画八卦、造书契,女娲炼石补天,伏羲教人从事农、牧、渔业的生产,女娲教人婚姻嫁娶的人伦之礼,他们既是天神又是人类的祖先,在上古半神半人的世界里,女娲与伏羲分别手持着规和矩,规和矩既是生产的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但在国人信仰的神明谱中,其实是找不到日月神君这类的造像,中国自唐代佛教兴盛、宋明理学昌盛之后,中国神仙的地位便逐渐低落,民间信仰将日神与月神附会为“周公与桃花女斗法”的故事,周公变为日神,桃花女成为月神,他们原是玉皇大帝身边的金童玉女,因细故争吵不休而遭贬到人间,两人到了人间仍然不改其性争斗不休,这其中意味着:日月所代表的昼夜,每一天循环交替,昼与夜永远是一出一入、一隐一现,昼尽夜至、夜尽昼临,日月既不可分离,又不可相聚,宛如世间的夫妻,看似怨偶却又是天造地设分不开的有缘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