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手札

宜兰五结 .利泽简老街

利泽,旧称“利泽简”,是宜兰五结乡的一个小村镇,知名度不高,知道这地方的人似乎并不多。

我对利泽唯一的记忆,也是利泽唯一曾跃居全国新闻版面的大事,是民国76年(1987)时,台塑企业打算在利泽设六轻厂,遭到当时宜兰县长陈定南的反对,为此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亲身出面与陈定南举行电视公开辩论会。

双方在辩论会中,唇枪舌战,各执立场,互不相让,场面十分激烈。此事创下了台湾官方与民间代表在电视公开辩论公共政策的先例。

六轻投资案,终因陈定南态度坚定,王永庆无奈只好放弃在宜兰利泽的设厂计计划。两人争论,孰是孰非?现在已不会有人如此思考或论断。后来,陈定南整治宜兰冬山河成功,成为全国其它县市整治河川争相效法的模范。而王永庆的六轻计划几经波折,最终在云林县的麦寮圆梦,台塑至今仍是台湾民营石化产业的龙头。如今陈定南、王永庆两人都已辞世,而其人品及行事风格,则各自代表了台湾政治、企业人物的一种典范,令人怀念与敬仰。

我再次注意到利泽这个地方,已是20多年后的事了。我走访苏澳的景点时,才得知原来清朝时的苏澳曾经隶属于利泽简堡,当时苏澳还是小渔港,而利泽简已是繁荣的市镇。一百多年后,苏澳已成为宜兰县内唯一的国际港,利泽简却已繁华落尽,只是五结乡的一个村名而已。“利泽简”的地名也已简化为“利泽”。

“利泽简”的地名来自平埔族噶玛兰人利泽简(Hedecanan)社,意指“休息之地”。由于利泽简位于冬山河旁,水路上通冬山乡,下接冬山河口的加礼宛港,而成为宜兰溪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也造成了利泽简的商业繁荣。

然而,随着日据时期冬山河的改道,再加上铁公路陆路运输的兴起,利泽简的商业机能衰退,市况于是逐渐萧条。走在利泽简老街上,仍然可以感受得到昔日曾经有过的繁华年代。



利生医院(县定古迹)

今天来利泽简,是临时起意。我游完苏澳的无尾港水鸟保护区后,于是沿着滨海公路(台二线)北上,前来探访利泽简。向人问路,很快找到位于利泽简老街的“利生医院”。这栋建筑物是当地的地标,几乎无人不知。

利生医院是利泽简老街最早的西式建筑,它是由二层楼的“利泽简信用组合”〈即五结农会前身〉事务所与左侧一层楼的“利生医院”所组成。

利生医院的创办人林木溪,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在利泽简开设医院。大正9年(1920),林木溪与弟弟合创“利泽简信用组合”。“利生医院”建造于大正13年(1924),“利泽简信用组合”则于昭和9年(1934)时改建为两层楼建筑。战后,“利泽简信用组合”成为五结乡农会的事务所。民国62年(1973),林木溪的儿子购买建筑物产权,做为利生医院使用。

利生医院位于老街转角处,建筑呈L形的流线,入口设于转折处,立面简洁,左右对称,装饰素简,建筑特色属于初期现代主义建筑。土黄色的面砖也是当时公共建筑物常使用的颜色。整体造型古典雅致。利生医院目前由林家第三代经营,名为“利生牙科诊所”,二楼则提供“利泽简文教促进会”使用,并开放为社区图书馆。



简洁的山头,有泥塑的“利生医院”英文字招牌。


左侧一楼建筑为旧“利生医院”(建于1924年)。



利泽戏院(已歇业)

利生医院今天是休诊日,大门紧闭,医院的对面是则已歇业的“利泽戏院”。站在戏院前,感受到利泽简老街曾有过的繁荣,但更强烈感受到了她今日的落寞,老街冷冷清清,街上几乎不见任何游客。

短短的老街,新旧建筑杂处,新式的水泥楼房已成为主流,其间夹杂着零星的传统闽南式亭仔脚(骑楼),另有一排三开间的大正时代巴洛克建筑风味的老房子则已被悬挂了“危险建筑物”,显得岌岌可危。

1873年(同治12年),马偕博士前来噶玛兰传教,也来到了利泽简,后来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基督长老教会利泽简教堂。现在老街上的长老教会教堂并非当年马偕博士最初所建的地点,而是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现已改建为二层楼建筑。

马偕博士进入噶玛兰传教,开风气之先,当时传教颇为辛苦,汉人大都排斥,利泽简因而有“吃教,死没人哭。”的俗谚,意思是指“信基督教,死后无人哭泣祭拜。”这是因为基督徒是不能烧香拜拜的缘故。因此当时接受基督教信仰者多为平埔族噶玛兰人。而短短几年内,马偕博士在宜兰的平埔族36社中设立了34间教会,将基督福音传入了兰阳平原。当时利泽简的教会设于冬山河旧道旁的“流流社”,后来汉人信徒渐多,才在热闹的老街上建立新的教堂。



老街老房子已成危楼。


利泽简长老教会教堂(右)。



利泽简永安宫(县定古迹)

老街中心点的“永安宫”,主祀天上圣母,俗称“妈祖庙”,是利泽简地方上最重要的一座庙宇。永安宫创建于清道光6年(1826),咸丰年间曾经改建,现在的外观是日据时期昭和3年(1928)第三次改建的结果。

光复后,永安宫又经过几次整修,如今庙顶黄瓦鲜艳,庙墙可看见传统的红砖,亦见大理石建材,楹柱的石材亦新旧并用,减损不少古庙的古味。不过庙内的吊筒、竖材、托木、斗拱、门簪、狮座、员光等木雕,以及壁堵雕饰、彩绘等,都还能维持古雅,因此而被列为县定古迹。

永安宫与宜兰市的昭应宫一样,都是坐东朝西,成为罕见的背海向山的妈祖庙。为何会如此呢?而且两间庙都在宜兰县。我猜想可能是出于信众的善意,妈祖信徒不愿看见宜兰冬季凛冽的海风长驱直入妈祖庙。

永安宫是利泽简堡八大庄的信仰中心,每年农历新春,各庄头都会迎请妈祖绕境莅庄驻庙以供信众朝拜。绕境活动开始时,各庄头派来奉迎妈祖的阵头队伍先在永安宫前表演酬神;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更举行抬神轿竞走的“走尪”比赛,成为极具特色的宗教民俗活动。这一“走尪”的宗教活动已被宜兰县政府登录为“县定民俗活动”,以鼓励其活动持续举办及保存特色。



各时期整修留下的不同面貌。


马背山墙雕饰典雅。



利泽简广惠宫,又称“王公庙”

老街附近还有两间庙,一是开漳圣王庙,一是广惠宫。前者已改建,无特色;后者仍维持古庙旧貌,但逐渐凋敝,目前宜兰县文化局正在进行修复工程。

广惠宫,当地人又称“王公庙”,主祀广惠尊王,即是东晋时代曾担任过宰相的谢安。广惠尊王是福建漳浦一带普遍的民间信仰,相传是陈元光(开漳圣王)当年平定漳州动乱时,传入广泽尊王的香火,而为当地百姓所崇祀。

利泽简的王公信仰是由福建漳浦县浯江口(乌石)的林姓家族祖先移民来台时传入的,最初祀奉于林家公厅,后因村民遇疑难杂症,前来祈拜,颇收灵验,倡议建庙祀奉。同治10年(1871),广惠宫落成,供奉广泽尊王。

现在广惠宫则是民国40年(1951)改建后的模样,距今亦已超过半个世纪。由于利泽简市街商业式微,林家族人纷纷外迁,因此广惠宫的香火日益衰微,缺乏整修或改建,庙身逐渐破旧,然而也因此而保存旧貌,而得到宜兰县文化局认定具有古迹价值,进行抢救修复。

范围不大的利泽简老街,还不到一个小时就逛完了。老街没有什么特色美食餐厅或都市所流行的速食餐厅或咖啡吧等,只有传统的小店。老街寂静,行人稀疏。我逛回到利生医院时,再次面对着这栋老建筑时,心情则有一股岁月的感动。

冬山河改道,宜兰铁路通车,带走了这里的繁荣,利泽简的利基已然消失。而在寂寥中,她以美丽的沧桑来感动晚来的旅人。

旅记日期:2009.02.19 (写于2009.03.3)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整修中的广惠宫。


广惠宫旧照。



利生医院,原为“利泽简信用组合”。



旧利生医院,位于利生医院左侧。



利生医院右侧面。



利泽戏院,已歇业。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利泽简教会。



老街亭仔脚(骑楼)。



利泽简永安宫(妈祖庙)。



新旧建材混杂的永安宫外观。



开漳圣王庙。



整修中的广惠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