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小肠病难诊 胶囊内视镜好帮手

【大纪元10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龙瑞云台北20日电)若持续腹痛、出血、不明原因的贫血,以传统方式又找不出病因时,肠胃科医师建议可以自费新台币约4至5万元,进行小肠胶囊内视镜检查,找出病因加以治疗。

63岁李女士连续出现解黑便、又合并肚子痛,怀疑是消化道出血,医师经胃镜、大肠镜、腹部电脑断层、血管摄影检查及小肠X光检查,但都找不到原因,医师怀疑可能是小肠相关疾病。

国泰综合医院肠胃科医师洪志圣建议,李女士自费接受“胶囊内视镜(Capsule Endoscopy)”检查,发现在患者小肠中段有颗小肿瘤疑是出血点,再经由外科开刀切除大小约1.5公分的肿瘤,确诊为“良性迷走瘤”,术后患者没有再出现肠胃道出血症状。

洪志圣表示,小肠以往是肠胃道内视镜检查禁区,以致于小肠疾病一向是肠胃道疾病中诊治的盲点,小肠的问题有时很难以胃镜及大肠镜检查且无法到达小肠深部,因为成人小肠长度约6公尺,诊断或治疗都很困难。

针对小肠疾病,在一般检查无法检查时,洪志圣建议可透过胶囊内视镜检查。他说,像平常服药一样患者吞服一颗内含前端摄影机、影像感应传输器和精密电池的胶囊内视镜。

经肠胃消化系统拍摄影像,可拍摄约5万张照片,电池续航力约8小时,拍摄完后医师将这些储在可携式硬碟的照片传输到电脑判读,找出病因。胶囊最后也会随着粪便排出,且不会回收再利用。

洪志圣表示,胶囊内视镜不同于过去内视镜检查需由口或肛门伸进一条管子检查胃或肠道构造,检查方法无痛、不会有不适感;但孕妇、装有心律调节器的患者不适用,这项检查健保不给付,患者需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