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四代传承 砖瓦技艺不失传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高雄30日电)高雄市大树区三和瓦窑厂,是台湾少数还在生产的传统瓦窑厂之一,有近百年的历史,已被列为历史建筑。第三代李黄秀兰与第四代李俊宏在机器协助下传承传统技艺,希望发扬光大。

三和瓦窑厂位在高屏溪畔,且拥有适合制作砖瓦的原料黏土,好水好土让传统砖瓦绵绵不断。瓦窑仍旧秉持最传统的窑烧方式烧制,制作过程繁杂琐碎,制造的产品为台湾许多古迹、古厝、寺庙等建筑所采用,在修缮及建造工程上有很大的贡献。

三和瓦窑厂建筑群有烧窑体、练坯作业厂、阴干区、储存场等,又增加学习及展示场。保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是瓦窑建筑本体,由三座似乌龟形状的砖砌窑体构筑而成。

40多岁的李俊宏原在银行服务,民国84年回来接手祖业,他的妈妈李黄秀兰则一旁协助。

他表示,窑厂由祖父经营,因年纪大,须有人承接祖业,免得这特殊的传统行业失传;不想让家人再累下去,想分担一些家业责任。

他表示,三和瓦窑厂由他曾祖父在日治时代大正7年(民国7年)创立,据了解在这以前窑厂已存在,年代应超过百年。

李俊宏负责规划开发及行销,李黄秀兰则督导制造。李黄秀兰表示,以前都是以人工踩踏制成砖瓦模型后阴干,再送入窑烧成红砖、瓦,民国60年代改以机器制作后阴干,人力省很多,效率也提高。但有些砖瓦还是靠人工制作。

三和瓦窑厂烧制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砖瓦,都是传统三合院使用的屋顶材料,有薄红瓦、筒瓦、六角砖、柳条砖、清水砖、花窗、大脚砖、燕尾砖、壁砖、滴水等。

由于瓦窑业被机械化取代而低迷,且钢筋混凝土及钢骨结构是目前的建筑主材,三和瓦窑只得转型,所幸瓦窑厂紧邻旧铁桥湿地生态公园,李俊宏往“休闲、产业、文化、教育”的多型态发展,希望再创瓦窑业新生命。

李俊宏表示,民国80年代社区总体营造兴起,大树区名陶艺家林昭地推动陶艺日常用品,李黄秀兰也常制作装筷子的“筷子笼”出售,让他想到砖雕。

他表示,市面有石雕、木雕,他也看到古厝的雕梁画栋不管是木雕、石雕或陶艺品都很漂亮,红砖瓦上雕塑也应可以如此,且价格应比木雕、石雕或陶艺品低廉。

李俊宏请专攻泥塑的友人制作后窑烧,成品竟然不输其他类雕塑品,且颜色古朴。于是他全面推广砖雕,并申请社区总体营造,招收有兴趣学员制作推广。

李俊宏说,砖雕作品有300多种,有花鸟、图腾、人物等,后来减少到100多种,且可依据顾客的需要样式制作,全台有10多处销售点,也接受电话订购。

最近,李俊宏又想到烧制小红砖堆砌成各项小型古厝、寺庙及古灶等建物,让古早的回忆呈现在大家面前,打开传统砖瓦业另一扇门。

古建物缩小版展示后,引起参观民众兴趣。“这是以前的灶,这是放木柴、稻壳的灶口。”民众的惊喜声为李俊宏、李黄秀兰的构思注入强心剂,李俊宏表示,明年要推广。

“传统产业必须被延续”,李俊宏说,他认为传统产业没落可惜,于是推广结合传统砖瓦技艺与生活工艺的砖瓦艺术,成立瓦窑文化协会砖瓦工坊,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传统砖瓦之美。

砖瓦工坊介绍砖瓦艺品,除导览外,也提供DIY教学,让游客体验雕刻砖瓦的乐趣,让传统砖瓦不再只是建材,还成为具特色的生活工艺品。李俊宏希望能再创瓦窑产业的新生命,延续传统,永续发展。

评论